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针对大规模储能的日益广泛应用,提出一种储能系统规划和运行的综合优化模型,并给出模型的复杂度分析和求解方法。该模型基于双层决策问题,将规划和运行两个不同时间尺度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求解,同时考虑储能系统规划与运行的相互影响。为求解提出的综合优化模型,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值算法。最后,在改进的IEEE 10机39节点系统和某省级电网中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储能布局的优化方法。研究表明,该综合优化模型可以实现储能系统用于提高风电接入能力的综合优化应用,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及多样的应用场景,为大规模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系统是整个网络的大脑,为了降低控制器单点故障造成的影响,设计了一种简单可靠且可用性更强的主从分布式系统和基于优先级及非抢占的主从选举算法,选举过程不再受限于健康节点数量;简化了Raft算法日志复制系统,设计了一套简单高效的主从增量/全量数据复制流程;结合数据持久化存储及恢复功能,实现系统重启...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真空弧离子源的一种电阻触发工作方式。有别于典型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 vapor vacuum arc,MEVVA)离子源的触发工作方式,该方式不需要高压触发脉冲发生器和高压隔离脉冲变压器,简化了电源系统。实验测量了采用电阻触法20-200A主弧电流下的引出离子流,结果表明离子流随主弧流增大。研究了不同阻值触发电阻的起弧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电阻阻值范围内,触发电阻越大,触发越难成功。电阻增大使得触发时间增长,主弧上升沿变缓,但是对引出的离子流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36.
侯延琦刘崇茹王鑫艳郑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6):2381-2391
建立电力电子器件的恒导纳模型是实现大规模电力电子系统小步长实时仿真的主要途径之一,文中针对高开关频率下恒导纳模型的仿真精度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分析恒导纳模型虚拟功率损耗的来源,量化数值积分方法对模型损耗的影响;然后,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反并联二极管结构,提出一种附加支路恒导纳模型,配合开关状态改变附加支路结构,使模型在不采用插值算法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较低的功率损耗;其次,针对典型的三相两电平电压源型换流器应用场景,分别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采用插值和不采用插值两种情况下附加支路恒导纳模型的损耗。最后,基于PSCAD/EMTDC平台设置对照试验,验证所提模型的适用性和等效插值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7.
人工智能方法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常规深层网络普遍被视为“黑盒”模型,这限制了智能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信赖性;同时,常规算法对电力系统时序信息的提取能力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构建基于Transformer编码器的多阶段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其多阶段预测能够有效降低失稳漏判率。和常规算法相比,Transformer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其注意力机制引导模型自适应识别并聚焦于关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深层网络内部工作决策过程。此外,采用多时刻信息构建特征空间,Transformer通过注意力机制实现全局感受野,使模型快速捕获电力系统前后时刻间的状态依赖。IEEE-39节点系统上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常见数据驱动模型具有更高的暂稳评估准确性,呈现出良好的可解释性,并在数据污染时依然维持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38.
39.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便于生产中应用的后处理方法,即镀液浸泡、水浴超声处理和镀液浸泡加水浴超声处理对ZHL-02无氰镀银层表面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浸泡15~30 s、40℃水浴超声3~5 min,镀液浸泡20 s后再40℃水浴超声3~5 min处理样品,表面状态均洁白光亮,扫描电镜观察得到镀层的颗粒尺寸为18~22 nm,在460~700 nm波长范围内,有90%以上的反射率。使用镀液浸泡20 s后再40℃水浴超声3~5min的处理工艺优于前两种方式,更适合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能够为电压稳定评估和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静态电压临界点的方法,包括鞍结型分岔点和极限诱导分岔点。首先提出了一种线性特性较好的鞍结型分岔点逼近指标,然后利用大步长的连续潮流方法逼近临界点,检测极限诱导分岔,同时通过鞍结型分岔点逼近指标判断潮流解逼近鞍结型分岔点的程度。当满足切换条件时,从连续潮流法切换为直接法,为直接法提供了较好的计算初值,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分岔点。算例结果表明,较之连续潮流法,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此方法避免了连续潮流法在鞍结型分岔点附近校正环节计算量较大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分岔点直接计算方法在离鞍结型分岔点较远时的收敛问题,兼顾了连续潮流法和分岔点直接法两者的优点,具有精度和速度的双重优势,具有在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