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水热法结合热处理技术,以In(NO_3)3、蔗糖和Na_2SO_4为原料制备了In_2O_3六边形微米片。微米片为立方相多晶结构,直径达到十余个微米、厚度仅有100~150 nm,内部多孔。微米片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表明材料属于介孔材料,孔径分布于25~125 nm,产物的BET比表面积只有12.8 cm3/g,可能是表面颗粒覆盖了内部孔洞造成。分析了材料的生长机理,认为SO_42-的配位作用既减缓了前驱体的生长速度,又使前驱体颗粒相互组装形成微米片,蔗糖改善了分散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HQ—A型节水控制器的基本电路和主程序。该控制器具有五种工作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放水时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SnO2纳米颗粒的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条件的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制备了单分散SnO2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检测,采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样品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时间越长,颗粒尺寸越大,以反应时间为6 h制备的粉体比表面积最大;溶胶-凝胶产物中,以SnCl2的乙醇溶液为原料制得的颗粒克服了热处理过程中产物易团聚的问题,颗粒尺寸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两种方法制备的粉体均对酒精具有良好的灵敏度,SnCl2的乙醇溶液为原料、溶胶-凝胶技术获得的材料对酒精的灵敏度更高,并认为热处理过程中Cl-的去除是导致材料气敏性能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权的思想并结合奇异混合技术,对传统的拟Bézier曲线进行扩展,构造了一种带形状参数的奇异混合拟Bézier曲线。首先将奇异混合函数和三角多项式空间的拟三次Bézier基函数相结合得到奇异混合拟Bézier曲线的定义,进而根据奇异混合拟Bézier曲线的定义反推出奇异混合拟Bézier基函数;接着讨论了奇异混合拟Bézier基函数及其对应曲线的性质,并探究了奇异混合函数及参数对二者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奇异混合拟Bézier曲线曲面的设计实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Bézier曲线相比,本文构造的曲线在具有传统Bézier曲线实用性质的同时还具有灵活的形状可调性,新曲线不仅能够精确表示二次曲线,并且在满足特定条件时曲线还能够达到G1及G2连续,将曲线运用张量积方法拓展到曲面还可以精确表示椭球面及球面。大量的分析以及实例表明,本文构造的曲线在几何造型设计中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5.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以生物活性单元为敏感元件,结合化学、物理转换元件,对被分析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装置,它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可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等优点。在介绍生物传感器发展现状、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工程及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STC12为任务控制与数据处理核心的放大电路,设计实现了幅频特性测试系统。利用直接频率合成芯片AD9852自制信号源,完成了1~40 MHz频率范围内(步进为1 MHz)信号的自动扫频,输出电压峰峰值5~100 m V之间连续可调,可为待测电路提供频率、幅值、波形可调的输入信号。待测电路输出信号通过嵌入式处理器内置ADC高精度采样处理,实现40 d B增益及0~40 d B的无失真连续可调。将该幅频测试仪通过双绞线和Wi Fi模块联网,可远端通过笔记本电脑测试、显示、存储被测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其电压增益精度优于0.5 d B。  相似文献   
17.
不同形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保护的小粒径金胶体为晶种,采用晶种法制备了不同形状的金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晶种量的增加,金纳米粒子的形状依次为水滴状、梭状和球状,并且发现梭状金纳米粒子位于850nm处的多极共振吸收峰。基于表征结果分析了不同形貌产物的可能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波多元醇法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铁酸钴纳米团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深入研究了其模拟氧化物酶的催化性能,并利用该性能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且能可视化检测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对亚硫酸根离子(SO■)的检测线性范围在10.0~500.0μmol/L之间,检测限为0.8μmol/L,实际食品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9%~104.7%,能够满足快速简便和可视化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实际要求,其有望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二水醋酸锌(ZnAc2·2H2O)和氢氧化钠(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O纳米棒,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显微镜(TEM)和荧光仪(PL)对产物的物相、微观形貌、发光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六方纤锌矿结构ZnO,呈棒状,分散性较好,直径为100-200nm,平均长度约为4μm,光致发光光谱显示纳米棒在522nm显出绿色发光峰,分析认为O空位Zn填隙缔合缺陷(VoZni)至价带的跃迁可能是引起绿光发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生物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具有电极制作简便、使用寿命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实现微型化等诸多优点,在临床医学检验、遗传工程、药物作用机理、新药筛选、环境监测和食品工程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地研究与应用.该文简单介绍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对其研究进展加以分类和简要评述,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