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37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30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19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影响石蜡乳化的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艳新  赵传山  韩玲 《造纸化学品》2004,16(4):30-32,36
石蜡一直存在难乳化及乳液稳定性差的问题.就工业用58#石蜡的乳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乳化水的用量及加入方式等均影响着石蜡的乳化及其乳液的稳定性.另外还探讨了稳定剂的加入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研究不同电刺激时间对宰后牦牛肌纤维结构及食用品质的影响。选择20头甘南黑牦牛每5头一组按实验设计进行电刺激ES&C(电压21V,额定功率50W,时间72、90、108s)和常规冷却排酸NC(0~4℃,风速0.5m/s)处理,在成熟过程中的0、24、72、120、168、216h测定牦牛肉的剪切力、糖原含量和肌纤维超微结构,在宰后24h内测定牦牛胴体的温度和pH。结果显示:电刺激处理可以加快牦牛肉pH的降低,有效防止冷收缩的发生;ES&C的剪切力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均小于NC,在最后216h,ES&C108s的剪切力值极显著的高于ES&C72s和90s(p<0.01),其剪切力值分别比ES&C72s和90s高7.77%和14.29%;加快了糖原的降解,ES&C的糖原含量分别比NC低37.45%、48.52%、52.58%、60.43%、58.79%、50.48%;电刺激破坏了牦牛肉肌纤维结构,出现挛缩带。结论:电刺激处理能显著改善牦牛肉嫩度。  相似文献   
53.
以脱脂牦牛乳为研究对象,滴定酸度为考察指标,利用3株具有较强发酵能力的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MGD1-3)、嗜热链球菌(MGB39-5)和植物乳杆菌(BM5152)为因子,研究并筛选3株菌在脱脂牦牛乳中的最佳接种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中心旋转组合实验对影响牦牛"曲拉"发酵效果的3个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响应值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42℃条件下发酵3.5h,3个因素对发酵牦牛乳滴定酸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MGD1-3>MGB39-5>BM5152;3株菌MGD1-3、MGB39-5、BM5152最佳组合的接种量为:5.29、7.18、6.30lgcfu/mL,在此条件下制作牦牛"曲拉",其发酵滴定酸度为71.90°T。接种等量优化组合发酵剂与牧区含菌乳清液于脱脂牦牛乳中进行验证实验,其发酵时间极显著的缩短了8.7h(p<0.01)、滴定酸度显著的提高了3.97°T(p<0.05)、活菌数极显著的增加了7.9×107cfu/mL(p<0.01)。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以猪脱氧胆酸粗品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及响应面分析法对猪脱氧胆酸精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乙酸乙酯添加量、回流时间、回流温度为响应因子,猪脱氧胆酸含量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猪脱氧胆酸粗品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对猪脱氧胆酸提取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添加量回流时间回流温度。猪脱氧胆酸精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酸乙酯添加量为10∶1(v∶v),回流时间为2.5h,回流温度为85℃,在此条件下,猪脱氧胆酸含量为98.78%。结论:本实验结果与预测值一致,该工艺可用于猪脱氧胆酸的精制。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宰后牦牛肉在成熟过程中前驱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TB)、中部背最长肌(musculus longissimus,ML)、后驱半膜肌(semimembranosus,SM)中骨骼肌细胞凋亡过程的发生,选取24头甘南黑牦牛按照伊斯兰屠宰方式进行屠宰,于0~4℃、风速0.5 m/s条件下成熟,在宰后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1、3、5、7 d)进行细胞核的He染色观察、原位末端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活力测定。宰后1 d,TB、ML和SM的骨骼肌细胞核结构完整,并且轮廓清晰,核质均匀分布;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核染色质凝聚在核膜下呈月牙状,细胞核浓缩破裂形成凋亡小体,细胞体积皱缩变小。在宰后前3 d的ML和SM中几乎检测不到阳性细胞核;宰后5 d后TB和SM中阳性细胞核显著增多(P0.01);宰后7 d,TB和ML中阳性细胞核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宰后12 h caspase-3活力显著高于宰后0.5 h的活力(TB,P0.01;ML,P0.001;SM,P0.01);宰后12 h ML的caspase-3达到最高活力,较宰后0.5 h酶活力升高273.01%;TB和SM在宰后1 d达到最高活力,较宰后0.5 h酶活力分别升高了273.93%和386.17%;宰后5 d TB、ML和SM的caspase-3活力下降到最小值。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牦牛肉的骨骼肌细胞核浓缩破裂形成凋亡小体和caspase-3活力的激活,同时阳性细胞核的检出并且数量随成熟时间增大,这一切都说明宰后牦牛肉骨骼肌细胞中发生了细胞凋亡,为宰后牦牛肉成熟机制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系统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57.
以牛肝脏为原料,确定分离纯化牛肝脏透明质酸酶的最优条件.实验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实验、响应面中心旋转组合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酸-乙酸钠浸提液pH4.69,NaCl浓度0.22mol/L,提取时间为10.82h,该条件下牛肝脏透明质酸酶比活力为33.27U/g.采用硫酸铵盐析和Sephacryl S-100初步纯化,得到牛肝脏透明质酸酶比活力为452.81U/g.  相似文献   
58.
对鞍钢第三炼钢连轧厂260t转炉原、新氧枪水冷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新氧枪对水冷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生产实践表明,新氧枪进回水的阻力小,提高了整体氧枪的冷却强度,延长了氧枪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采用nRF903和P89LPC932构成的无线数传模块,该模块接口电路简单可靠,并能实现低功耗工作。可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60.
复合有机盐溶液对猪肉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几种有机盐复合后处理猪肉,通过L9(34)正交试验,在22℃下对保鲜效果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各水平组合均有一定保鲜作用,以0.5%柠檬酸钠、8%醋酸钠、8%山梨酸钾组合效果最佳,能有效控制TVBN增加,延缓pH上升,对肉样感官指标无较大影响,保鲜期达1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