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0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8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47篇 |
化学工业 | 278篇 |
金属工艺 | 133篇 |
机械仪表 | 122篇 |
建筑科学 | 282篇 |
矿业工程 | 127篇 |
能源动力 | 32篇 |
轻工业 | 307篇 |
水利工程 | 145篇 |
石油天然气 | 79篇 |
武器工业 | 47篇 |
无线电 | 39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9篇 |
冶金工业 | 86篇 |
原子能技术 | 38篇 |
自动化技术 | 2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63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由于近年股市火爆,群众大量涌入证券营业场所,许多证券营业场所人员拥堵,疏散通道不畅,消防设施损坏严重,存在大量火灾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02.
103.
基于三标度提出的改进层次分析法(AHP)降低了传统方法构造判断矩阵的主观性,通过特定的数学变换将判断矩阵转化为一致最优阵避免了繁琐的逻辑一致性检验过程,给出确定权重系数的一种简单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基于改进AHP定权的优序法计算简单、方便,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能够合理地给出各水体样本的污染程度和类别。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自然通风规律尚不明确的问题,在考虑电站运行工况周期变化特点及室外风压的基础上,优化了现有的自然通风网络模型,使其可用于计算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自然通风情况。并且,利用优化后的模型,模拟计算了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全年的自然通风情况。结果表明:热压是影响自然通风动力的最主要因素。整体上,自然通风量在冬季大于夏季;单日内,自然通风量受电站运行工况变化的影响。在发电和蓄能工况时,自然通风量较大,在卸载工况时,自然通风量较小。交通洞末端空气温度不受电站运行工况和自然通风量变化的影响,在单日内的变化幅度小于2℃,而在同季节的不同日之间的差异可达8.6℃。在过渡季的部分时段和整个夏季,交通洞末端空气温度高于规定的室内环境温度上限值,因此应开启空调制冷设备。通过优化后的模型与具体案例的分析,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及运行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在南海西部海域超浅层、破裂压力低、疏松砂岩且泥岩含量高的储层钻水平井时,PRD钻井液受泥岩污染造浆致使黏切升高、压漏地层而提前完钻,在砾石充填过程中经常出现漏失而无法完成充填作业,造成防砂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EZFLOW直接返排钻井液为基础,通过优化加入新型胺基抑制剂,解决了该地区地层泥岩造浆和井下ECD值升高的问题,提高了地层承压能力和泥饼的耐冲刷性能,有效降低了砾石充填作业的漏失问题;通过优化盐水携砂完井液,加入液减阻剂,进一步降低了携砂液的泵送排量,提高了砾石充填成功率。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的EZFLOW直接返排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未发生漏失,正常完钻;优化后的盐水携砂完井液在砾石充填过程中漏失速率仅为0.4 m3/h,砾石充填作业顺利完成,实现了直接返排试气,达到了预期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将现代计算机测试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专家系统技术结合在一起,研制开发了跳汰机智能诊断监测系统。介绍了该系统软件部分的内容和功能,并着重讨论了当前数据、查询评估、动态显示、知识库及解释功能等各部分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分子束外延工艺方法生长的InAs/GaSb二类超晶格材料因其独特的能带断带结构,极大地降低了俄歇复合暗电流,且其较大的电子有效质量使得隧穿电流进一步降低,因此超晶格材料成为国内外红外领域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介绍的超晶格中长波双色探测器采用npn背靠背结构,阵列规模为320×256,像元中心距为30 μtm.其中测得80K温度下,-O.1V偏压工作时中波50%截止波长为4.5 μm,O.17V偏压工作时长波50%截止波长为10.5 μm,对应的峰值量子效率为45%、33%,相应的暗电流密度为5.94×10-7 A/cm2@-0.1 V、1.72×10-4 A/cm2@0.17V,NETD为16.6mK、15.6mK. 相似文献
110.
InAs/Ga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因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及其自身的材料和器件优势,在红外成像技术上具备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同时在大面阵长波红外探测器及甚长波红外探测器领域展现出优异的器件性能,并推动世界各国对这一低维半导体研究的持续发展,成为第三代红外探测器技术的最佳选择,并在国防建设、医疗、电力、天文学、抗灾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Ⅱ类超晶格长波红外探测器器件的制备、焦平面的成像测试以及器件的相关性能.长波探测器器件在77 K条件下10%截止波长为14 μm,峰值量子效率为35%,峰值响应2.6 A/W,峰值探测率接近1×1010 cmHz1/2W-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