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在NetBeans5,0环境下实现了通用的串行通信类,可以方便地发送和读取任何字节,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和测试效果。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基于Java的嵌入式设备的二次开发中。  相似文献   
52.
面对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挑战,高职教育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体制。本文就高职学校"课题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实施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3.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进行自增强挤压,研究和分析了挤压工艺条件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扫描电镜、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等通道转角挤压后,高密度聚乙烯的结晶度提高、晶粒细化、熔点升高,形成明显的取向结构,拉伸强度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54.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TCP通信越来越普及,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监控系统。本文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编码方式及其相互转换技术,通信协议的校验方式以及数据收发技术,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一个基于TCP客户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测试软件(主控机),既能以自动发送方式又能以手动发送方式对受控机进行测试,借助RS-232与RJ-45协议转换软件,还可以对远程串口设备或系统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55.
马玉春  汪文彬 《软件》2014,(4):29-31
计算机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TCP服务器的开关量输入与输出仿真软件模块,给出了仿真软件模块的可视化软件模型和对等的硬件模型,制订了通信协议用于操作仿真软件模块,并对.NET框架的TCP类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编程效率。最后,对仿真软件模块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6.
GSM模块的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SM网络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移动通信网络.在充分研究了西门子公司MC35 GSM模块的性能后,总结出一套利用GSM网络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GSM模块的初始化,短信的收发与群发,SIM卡电话本的管理等,并提出一种灵活的实时接收或读取短信的方案,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7.
计算机监控系统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 述计算机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邮电、钢铁、化工、环保、国防、航空航天等重大领域 ,因而 ,提高计算机监控水平与可靠性及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开发速度与效率 ,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2 硬件综合模型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组成一般包括主控机、受控机、被控对象 (包括被测试对象 )及通讯介质 (如图 1所示 ) ,软件包括主控机软件和受控机软件。主控机一般由工控机充当 ,受控机则由监控模块、单片机系统或 PL C来充当。3 通讯介质简单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其主控机和受控机之间的通讯介质仅为串行线路 ,即通过 RS2 32 / 485 / 42 2来…  相似文献   
58.
59.
南阳凹陷勘探历史长、对油气的成藏条件、分布规律认识程度较深,但目前只找到预测石油地质储量的40%,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如果充分利用资料丰富的优势,注重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综合研究.就能不断取得新成果.建议下步勘探以北部斜坡带为重点,东庄、北马庄南部地区加强基础石油地质研究,力争早日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0.
基础隔振是当今抗震设计的新思路,已广泛的用于建筑、桥梁、核电站等建(构)筑物上。本文仅就无源基础隔振系统的基本模式及其敏感度分析,作一简要的介绍。同时,对基础隔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