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65篇
电工技术   108篇
综合类   130篇
化学工业   130篇
金属工艺   91篇
机械仪表   67篇
建筑科学   110篇
矿业工程   66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94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73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2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篇
冶金工业   47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5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61.
茶叶中稀土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深圳市茶叶稀土污染状况,并尝试寻找此类污染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2009~2010年,笔者在市售产品中抽取绿茶,花茶,红茶,黑茶和乌龙茶共324批次,采用ICP-MS测定样本中稀土含量(以稀土氧化物计),并按GB2762-200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评价。绿茶,花茶,红茶,黑茶和乌龙茶的合格率分别为65.8%、54.3%、33.3%、27.7%、14.5%。建议从规范施肥方式、定期监测土壤污染情况、探索治理方法等方面寻找解决办法,同时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议相关部门对取消茶叶稀土限量要求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62.
辣椒及其制品中罗丹明B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辣椒及其制品中罗丹明B残留量的方法。样品中残留的罗丹明B用甲醇/水溶液提取,高速离心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外标峰面积法定量。罗丹明B在5~5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3个水平(5.0、20.0、60.0μg/kg)添加罗丹明B的回收率为80.0%~11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8%~2.64%,检出限为5μg/kg。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辣椒及其制品中残留罗丹明B的检测。  相似文献   
63.
通过收集大量的绍兴县境内的建筑勘察资料,对每个钻孔所揭露的岩土层进行了统一编号,得出了主要地层的分布规律,对各主要工程地质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根据绍兴县的地貌和土层分布情况,对绍兴县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从而为绍兴县建筑基础形式的合理选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XML作为新一代的Web语言,具有强大的Web应用潜力。在GIS领域,地理标记语言GML作为XML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对地理信息规范化、结构化的描述方法;GML是数据转换以及空间数据互操作的有效工具,GML的成功证明了XML在地下空间与工程数字化中的关键性地位。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不仅描述三维空间对象,而且表达工程的丰富语义,因此有必要在GML的成功经验之上,组织DUSE的数字化标记语言。文章论述了基于XML的特点组织标记语言并讨论其应用领域,示例证明基于XML描述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逻辑数据模型是可行的、高效的。该方法同时为工程领域信息标准化、资源共享和Web服务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5.
产业园作为产业的空间载体,充分利用建筑的聚集效应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以烟台地理信息产业园规划设计实践为例,提出以"社区模式"构建产业园区空间形态的设计理念,主张通过对社区化的空间与交通组织,以及多样化的建筑与环境设计等方面进行具有绿色精神的适宜性规划策略的探索与研究,寻求人与环境的资源整合与和谐共享,以期为创建可持...  相似文献   
66.
In this paper, numerical analyses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n indirect evaporative air cooler incorporating a M-cycle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from solving the coupled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between the product and working air, using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The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EES (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nvironment and validated by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oling (wet-bulb) effectiveness, system COP and a number of air flow/exchanger parameters was developed. It is found that lower channel air velocity, lower inlet air relative humidity, and higher working-to-product air ratio yielded higher cooling effectiveness. The recommended average air velocities in dry and wet channels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1.77 m/s and 0.7 m/s, respectively. The optimum flow ratio of working-to-product air for this cooler is 50%. The channel geometric sizes, i.e. channel length and height, also impose significant impact to system performance. Longer channel length and smaller channel height contribute to increase of the system cooling effectiveness but lead to reduced system COP. The recommend channel height is 4 mm and the dimensionless channel length, i.e., ratio of the channel length to height, should be in the range 100 to 300. Numerical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new type of M-cycle heat and mass exchanger can achieve 16.7% higher cooling effectivenes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ross-flow heat and mass exchanger for the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The model of this kind is new and not yet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elp with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es of such a new type of indirect evaporative air cooler, and in further, help increasing market rating of the technology within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ector, which is currently domin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67.
赵程  刘长红  李响 《热加工工艺》2012,41(24):145-146
探讨了304、65Mn金属橡胶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动态损耗因子是金属橡胶疲劳较理想的评价指标;随振动次数增加,动态损耗因子呈显著波动下降的总体规律性;304、65Mn金属橡胶的疲劳寿命均为89万次,但后期65Mn金属橡胶动态损耗因子的下降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8.
欧洲电网2006年11月4日大面积停电事故起源于德国电网内一条线路的停运。文中简要介绍了线路停运前系统的运行状态及事故的发展过程,多方面分析了产生事故的原因,指出了欧洲电网暴露的问题,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探讨了构建大电网安全防御体系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9.
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PDM技术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PDM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PDM技术的发展趋势.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作为一体化信息集成管理技术,正渐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0.
风城超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开发后期,蒸汽驱开发方式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蒸汽驱过程体现了驱泄复合作用,即蒸汽超覆在油层上部形成蒸汽腔,加热原油在驱动力和重力双重作用下从生产井采出,由此可形成直井小井距蒸汽驱、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驱、水平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驱3种吞吐后期接替方式,先导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进一步拓展了蒸汽驱适用的地质条件和组合方式,对同类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