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150篇 |
免费 | 7323篇 |
国内免费 | 363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682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5135篇 |
化学工业 | 7052篇 |
金属工艺 | 3373篇 |
机械仪表 | 3758篇 |
建筑科学 | 4404篇 |
矿业工程 | 1776篇 |
能源动力 | 1501篇 |
轻工业 | 5114篇 |
水利工程 | 1557篇 |
石油天然气 | 1957篇 |
武器工业 | 604篇 |
无线电 | 619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327篇 |
冶金工业 | 1931篇 |
原子能技术 | 973篇 |
自动化技术 | 77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1191篇 |
2023年 | 1239篇 |
2022年 | 2068篇 |
2021年 | 2733篇 |
2020年 | 2097篇 |
2019年 | 1595篇 |
2018年 | 1687篇 |
2017年 | 1829篇 |
2016年 | 1565篇 |
2015年 | 2258篇 |
2014年 | 2848篇 |
2013年 | 3404篇 |
2012年 | 3991篇 |
2011年 | 4207篇 |
2010年 | 4035篇 |
2009年 | 3654篇 |
2008年 | 3657篇 |
2007年 | 3595篇 |
2006年 | 3226篇 |
2005年 | 2555篇 |
2004年 | 1856篇 |
2003年 | 1585篇 |
2002年 | 1613篇 |
2001年 | 1474篇 |
2000年 | 1016篇 |
1999年 | 555篇 |
1998年 | 315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185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15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9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9篇 |
195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近年来在上海地区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新型沥青混凝土材料,并以其优良的抗车撤性能和抗滑性能闻名于世。通过本次中环线(浦西段)SMA路面的铺筑,除进行SMA路面的抗滑及低温抗裂性能研究外,着重分析了冬季铺筑SMA路面的适用性和施工要素。 相似文献
13.
建筑行业对资源使用与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影响和负担,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设计过程、施工过程、日常管理和政府部门保障等方面对建筑业采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纳米材料及纳米涂料的主要特征,对其纳米涂料的进展作了研究,介绍了TiO2、SiO2、CaCO3、ZnO等纳米材料在建筑涂料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16.
分层岩土介质的爆炸效应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问题,运用离散元框架内的三维梁-颗粒模型模拟分层岩土介质的爆炸效应.把介质用颗粒单元离散化,在相邻颗粒间添加梁,这样研究对象就成为一个由颗粒单元与梁网络形成的复合结构.梁的作用是使颗粒的集合体具有与初始对象近似的强度性质.用离散元法描述颗粒单元的运动,并通过相邻颗粒间的相对位移计算梁的变形,根据梁的强度准则判别梁是否存在;裂纹的产生及碎块的形成通过梁的消失来体现.然后采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梁的受力,并反作用于对应的颗粒单元上.模拟结果表明,梁-颗粒模型可以克服以连续介质力学为基础的有限元等数值方法对于模拟大变形时的局限性,可以逼真地体现爆炸载荷下裂纹的生成、扩展以及碎块的形成及飞离母体等大运动特征,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用于爆炸效应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结构稳定性分析中ANSYS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目前在利用ANSYS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一些概念上的模糊与混乱,提出了一种判别结构失稳类型并找到分枝点失稳类型结构临界荷载的简单近似方法,以便更好地利用通常程序进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对已建成的城市高压管网的供气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并借助于供气数据远传与标准数据修正,探寻出适合现有高压管网供气的计算公式,以此来对现有高压管网和未来建设的高压管网的供气能力进行测算。在借助燃气调度的情况下,对高压管网可能达到的供气能力进行评估,并以此来指导未来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