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23篇 |
免费 | 2753篇 |
国内免费 | 190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10篇 |
综合类 | 2600篇 |
化学工业 | 2659篇 |
金属工艺 | 1631篇 |
机械仪表 | 1740篇 |
建筑科学 | 1735篇 |
矿业工程 | 1192篇 |
能源动力 | 547篇 |
轻工业 | 2737篇 |
水利工程 | 864篇 |
石油天然气 | 992篇 |
武器工业 | 486篇 |
无线电 | 24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41篇 |
冶金工业 | 1059篇 |
原子能技术 | 388篇 |
自动化技术 | 33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6篇 |
2023年 | 411篇 |
2022年 | 1023篇 |
2021年 | 1255篇 |
2020年 | 981篇 |
2019年 | 639篇 |
2018年 | 668篇 |
2017年 | 724篇 |
2016年 | 627篇 |
2015年 | 1071篇 |
2014年 | 1326篇 |
2013年 | 1599篇 |
2012年 | 2040篇 |
2011年 | 2092篇 |
2010年 | 1972篇 |
2009年 | 1892篇 |
2008年 | 2043篇 |
2007年 | 1835篇 |
2006年 | 1577篇 |
2005年 | 1345篇 |
2004年 | 967篇 |
2003年 | 574篇 |
2002年 | 517篇 |
2001年 | 483篇 |
2000年 | 336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7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诱变产1,3-丙二醇菌株Klebsiella pneumoniae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法对产1,3-丙二醇的克雷伯氏菌进行诱变,采用诱变与筛选同时进行的单细胞平板诱变方法,同时获得了可耐受高浓度甘油且1,3-丙二醇产量较高的优良突变株. 对诱变后菌的间歇发酵结果表明,诱变菌株比出发菌株1,3-丙二醇的质量转化率提高了23%,对数期比生长速率提高了18%. 批式流加发酵过程中,1,3-PD浓度在发酵36 h时达到70.5 g/L,甘油的质量转化率为0.57 g/g,分别比野生菌提高47%和58%. 该诱变和筛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等特点,对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菌株筛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 每组各15例。镇痛药为吗啡1mg/mL, 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1mg, 持续输注剂量0.5 mg/h, 单次给药剂量1mg, 锁定时间10 min, 每4h 最大限量20 mg 。应用PCA 泵的同时, 氯诺昔康组静脉注射首剂氯诺昔康8 Mg, 首剂药物后12、24和36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 ;吗啡组在四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 记录疼痛VAS 评分, PCA 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 药物用量, 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安静痛和咳嗽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氯诺昔康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氯诺昔康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其他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分、在ICU 停留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 并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图书流通数据构建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图书流通数据仓库的建立以及触发器在系统中的应用,为图书馆工作的分析、决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合成气/锅炉给水预热器投用10月后,众多列管管口部位出现裂纹。经过分析,认为问题出在设备方面:主要是制造焊接时受高温影响时间长,焊后金属组织晶粒大,应力大,且管口硬度高。通过采取减小管板上管口倒角半径,重新制定焊接工艺并严格实施,焊后采取换热器管板整体热处理工艺,解决了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后管口硬度高、应力大、易产生裂纹的问题。修复后的使用效果证明,对问题症结的分析正确,修复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