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93篇
电工技术   148篇
综合类   107篇
化学工业   393篇
金属工艺   151篇
机械仪表   104篇
建筑科学   122篇
矿业工程   54篇
能源动力   57篇
轻工业   261篇
水利工程   56篇
石油天然气   117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2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0篇
冶金工业   53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2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搭建了整套伺服控制的软硬件系统。为了对伺服压力机的传动系统设计和控制进行优化,构建了一种用伺服电机模拟机械负载动力学特征,以模拟伺服非线性机械负载动力学特征的伺服压力机负载的模拟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采用前馈与转速跟踪结合实施控制,以伺服电机作为可调控柔性负载等效于各种机械负载下的输出,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对于各种机械负载的模拟。由于规避了逆动力学特性的引入,本系统具有比以往测功机更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92.
磨削速度对碳化硅陶瓷磨削损伤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化硅陶瓷高速磨削过程中,磨粒对工件材料强力冲击,应变率剧增、复杂显微结构对应力波传送响应转变,材料力学行为发生变化,目前高速磨削对材料去除机制影响的物理本质认识还不清楚。为此,开展磨削速度对SiC陶瓷磨削裂纹损伤影响机制研究。通过单颗磨粒磨削SiC陶瓷试验,分析了磨削速度对SiC陶瓷磨削表面形貌、磨削亚表面裂纹损伤深度、磨削力和磨削比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SiC陶瓷材料以脆性方式去除时,磨削速度对裂纹损伤影响最为显著,随着磨削速度从20 m/s增加到160 m/s,磨削亚表面裂纹损伤深度从12.1μm快速降低到6μm。采用Voronoi法建立了金刚石磨削多晶SiC陶瓷有限元仿真模型,当磨粒切厚为0.3μm,磨削亚表面损伤以微裂纹为主;当磨粒切厚为1μm时,随着磨削速度增加,磨削亚表面裂纹损伤深度从14.7μm降低到4.6μm,磨削亚表面宏观沿晶裂纹逐渐变为微观裂纹。基于位错理论和冲击动力学理论,揭示了高速磨削过程中位错密度的增加和晶界反射应力波对应力场削弱作用是高速磨削SiC陶瓷裂纹损伤“趋肤效应”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93.
山东某铁矿选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某低铁高硅含硫铁矿石中各矿物嵌布粒度差异较大,磁铁矿、赤褐铁矿含量相当,赤褐铁矿与石英嵌布关系较复杂,属典型的难选铁矿石。试验研究表明,磨矿-脱硫浮选-弱磁选-弱磁尾再磨-强磁选-强磁精矿脱硅反浮选流程是处理该矿石的高效流程,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65.26%、含硫0.18%、含SiO2 5.41%、铁回收率为82.99%的铁精矿,以及含硫25.56%、硫回收率为68.89%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94.
循环双流化床锅炉平衡通风风烟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循环双流化床锅炉平衡通风风烟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风烟系统的动态特性作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5.
氟硅密封剂热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三氟丙基含量的端羟基液体氟硅橡胶作为生胶,采用共混法制备氟硅密封剂。以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三氟丙基含量、硫化剂和耐热助剂类型等对氟硅密封剂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氟丙基含量越高,氟硅密封剂的耐热老化性能越差;硫化剂类型对氟硅密封剂的耐热老化性能影响不大;耐热助剂类型对氟硅密封剂的常温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三氧化二铁(Fe2O3)和氧化铈(CeO2)均能明显提高氟硅密封剂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96.
A perfluoroalkyl‐terminated multiarm star polymer (perfluoroalkyl‐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glycerol)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perfluorooctanoyl chloride grafting on hyperbranched polyglycerol. The conductivity of a blend of the perfluoroalkyl‐terminated star polymer and linear poly(ether urethan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blend had better solvating capability in salt and higher ionic conductivity.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blend was 2.5 × 10?4 S cm?1 at 60°C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erfluoroalkyl‐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glycerol was 30 wt % and the ethylene oxide (EO)/Li ratio was 4 in the blend.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8: 238–242, 2005  相似文献   
97.
N,N-二甲基乙醇胺(DMEA)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吸收剂,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和较高的CO2捕集能力。在本研究中,DMEA作为一种新型吸收剂被应用于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用于从CO2/CH4气体混合物中分离CO2。通过建立二维稳态数学模型,模拟了MEA、DEA、MDEA和DMEA四种吸收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性能大小为MEA>DMEA>DEA>MDEA;气相参数对脱碳率的影响比液相参数更显著;提高气体流速和CO2浓度,脱碳率均会下降;提高液速和吸收剂浓度,脱碳率均增大,适当提高吸收剂流速和吸收剂浓度可以提高CO2去除效率。此外,CO2吸收通量将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液相中CO2负荷的增加而减少。最后,通过两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确定了膜接触器分离酸性气体的最佳操作条件。因此,膜吸收法在天然气脱碳方面有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98.
采用十八硫醇(ODT)的乙醇溶液在青铜和Ag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SAMs)。通过测量青铜-银的电偶电流和室内加速变色实验,研究了自组装前后的电偶腐蚀性能。采用XPS,Tafel极化曲线法和微分电容法初步研究了ODT SAMs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DT分子通过S与基体形成硫醇盐,吸附在青铜和Ag表面形成自组装膜,该自组装膜在3.5%NaCl溶液和含S大气中,能够有效抑制青铜和Ag之间的电偶腐蚀,属于混和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99.
通过在YBCO前驱液中掺入Nb5+,在制备的YBCO中发现生成了BYNO纳米颗粒,且BYNO存在着外延和随机2种取向。通过2D-XRD对YBCO/BYNO复合薄膜的形核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薄膜在低温分解时其成分和纯YBCO一致,而在750℃到775℃之间时BYNO开始形核,并且它以外延和随机取向共存。而YBCO的形核则发生在820℃及其保温过程中,且YBCO呈现完全的(00l)取向,BYNO的存在并不会对YBCO的取向造成影响。此外还对形核过程的方程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相图计算的CALPHAD方法和超音雾化制粉技术,在CuFeCoCr体系中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微米级复合粉体。通过热压烧结方法在烧结温度为950℃,烧结压力为45 MPa的工艺条件下成功获得块体复合材料。研究了块体复合材料中Cu含量对显微组织,热导率,热膨胀系数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CoCr块体复合材料均由fcc富铜相和fcc富铁钴铬相组成。该系列复合材料经600℃时效处理8 h后,其热膨胀系数变化范围为5.83×10-6~10.61×10-6 K-1,热导率变化范围为42.17~107.53 W·m-1·K-1。其中Cu55(Fe0.37Cr0.09Co0.54)45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即其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分别为9.08×10-6K-1和91.09 W·m-1·K-1,与电子封装半导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