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00篇
  免费   8191篇
  国内免费   4481篇
电工技术   5865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6324篇
化学工业   14261篇
金属工艺   4801篇
机械仪表   5861篇
建筑科学   7428篇
矿业工程   2083篇
能源动力   2502篇
轻工业   6634篇
水利工程   1710篇
石油天然气   3901篇
武器工业   712篇
无线电   111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047篇
冶金工业   3450篇
原子能技术   1143篇
自动化技术   11927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1324篇
  2022年   2372篇
  2021年   3651篇
  2020年   2638篇
  2019年   2293篇
  2018年   2441篇
  2017年   2751篇
  2016年   2706篇
  2015年   3571篇
  2014年   4449篇
  2013年   5350篇
  2012年   5857篇
  2011年   6379篇
  2010年   5836篇
  2009年   5381篇
  2008年   5264篇
  2007年   4903篇
  2006年   4807篇
  2005年   4144篇
  2004年   2960篇
  2003年   2800篇
  2002年   3073篇
  2001年   2622篇
  2000年   2170篇
  1999年   1983篇
  1998年   1531篇
  1997年   1339篇
  1996年   1246篇
  1995年   1051篇
  1994年   889篇
  1993年   643篇
  1992年   476篇
  1991年   363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28篇
  1988年   188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8篇
  1975年   8篇
  1962年   42篇
  1961年   39篇
  196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振动分析及防振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振动破坏形式 ,全面分析了管束振动的机理 ,并提出了相应的抗振措施  相似文献   
962.
应用石油亚砜萃取树脂与NH_4CNS体系,测定了稀土元素的分配比(Kd)、分离因素(β)和分离度Rs),讨论了NH_4CNS的浓度、稀土进样量和温度等对稀土分离的影响。应用于混合稀土的分离和测定,分析了60.32%的氧化钇,相对标准偏差为±1.47%。  相似文献   
963.
Yu-Zi Jin  Yoon Bong Hahn  Youn-Sik Lee 《Polymer》2005,46(25):11294-11300
Stable polyurethane-polystyrene (PU-PS) copolymer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by the polymerization of 2-hydroxyethyl acrylate (HEA)-capped PU macromonomer and styrene, using 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 radical initiator, and 4-((benzodithioyl)methyl)benzoic acid, a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FT) agent. As the molar ratio of the RAFT agent to AIBN increased, the zeta potential of the resulting copolymer emulsion increased, but the averag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emulsion droplets decreased. A living polymerization of HEA end-capped PU macromonomer and styrene was characterized by a linear increase in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decrease in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ith consumption of monomers. The tensile strength, hardness and water-resistance of the copolymer films, prepared from the PU-PS copolymer emulsions, were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films prepared from the pure PU emulsion. The copolymer emulsions, prepared via the RAFT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re expected to exhibit better storage stability than those prepared via the conventional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carboxyl groups derived from the RAFT agent at the PS block termini.  相似文献   
964.
复合材料热膨胀成型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叙述热膨胀工艺的原理和成型工艺过程,对热膨胀芯模的材料性能和设计、制造进行试验,分析影响膨胀压力的因素,并与热压罐成型工艺进行性能对比。以硅橡胶材料制作的芯模与钢模组合使用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应用效果较好。研究表明,该工艺适用于多腔体复合材料制件的整体共固化成型。  相似文献   
965.
在透水地基上修建长堤防工程,堤基防渗结构的渗控效应直接影响堤防的安全运行。根据岷江干流虎渡溪工程库区长堤防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三维渗流分析方法,对堤基高喷防渗墙的布置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高喷防渗墙可有效降低堤后地下水水位,减小库水向堤后低洼保护区域渗漏,但其渗控效应受防渗结构空间展布长度、深度与渗透性以及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的影响。满足低洼保护区域不溢出要求的防渗墙最小展布长度随其布置深度的增大和施工质量的提高而减小,防渗墙渗透系数小于1×10-5 cm/s并将透水性强的覆盖层截断时,其渗控效应明显,若进一步提升防渗墙质量和布置深度则效果不显著。防渗墙质量的提高对堤防渗控效应的提升受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的影响较小,而布置深度增大在渗透性各向异性比较大时对渗控效应与防渗结构优化设计的影响较大。随着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比的增大,防渗墙所需最小空间展布长度逐渐增大,由各向同性时的180 m增大到220 m,且当渗透性各向异性比较大时,可能有必要增加防渗墙布置深度。  相似文献   
966.
近年来,机器学习的过拟合问题备受关注,尤其在属性约简中。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一种融合集成策略和去除操作的算法。首先将训练模型数据平分为◢M份;然后将其中M◣-1份采用集成策略进行潜在约简计算;最后将剩余的一份进行提前测试,一旦发生过拟合则将刚加入的属性从潜在约简集中去除。利用提前测试潜在属性约简的方法来防止过拟合现象的发生,几组UCI数据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新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为丰富和发展属性约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7.
农药残留特别是剧毒有机磷农药残留一直是国内外农药科技工作者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显色技术是农药残留薄层分析技术发展迅速的关键 ,对显色技术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968.
从微生物细胞中分离提取PHB的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沈忠耀  尹进 《化工时刊》1997,11(5):40-45
介绍和归纳目前文献报导的从微生物细胞中分离提取PHB的各种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化学试剂法,机械破碎法和酶法。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提出发展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去除菌体中非PHB的杂质来分离提取PHB半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69.
许进  王文清 《粘接》1994,15(6):10-13
本文分析了酯法比CO2法硬化水玻砂强度高的原因,指出提高水玻璃粘结效率的关键是细化水玻璃凝胶粒。  相似文献   
970.
Fe3+ doped together with Au deposited TiO2 (Au/Fe3+–TiO2)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which shows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MO) under both UV and visible light (λ > 420 nm) illumination. Fe3+ has been confirmed by EPR to substitute for Ti4+ in the TiO2 lattice, and Au exists as Au0 on the surface of the photocatalyst indicated by the results of XRD. Fe3+ and Au have synergistic effects on improv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A proposed mechanism concern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is discussed to expla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