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267篇 |
免费 | 10767篇 |
国内免费 | 475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745篇 |
综合类 | 7624篇 |
化学工业 | 8826篇 |
金属工艺 | 4918篇 |
机械仪表 | 4911篇 |
建筑科学 | 5060篇 |
矿业工程 | 3269篇 |
能源动力 | 2117篇 |
轻工业 | 8880篇 |
水利工程 | 2500篇 |
石油天然气 | 2537篇 |
武器工业 | 1267篇 |
无线电 | 67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755篇 |
冶金工业 | 8923篇 |
原子能技术 | 1190篇 |
自动化技术 | 95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0篇 |
2024年 | 1582篇 |
2023年 | 1638篇 |
2022年 | 3108篇 |
2021年 | 3831篇 |
2020年 | 2762篇 |
2019年 | 1900篇 |
2018年 | 1976篇 |
2017年 | 2257篇 |
2016年 | 2094篇 |
2015年 | 3275篇 |
2014年 | 3985篇 |
2013年 | 4704篇 |
2012年 | 5796篇 |
2011年 | 6062篇 |
2010年 | 5840篇 |
2009年 | 5297篇 |
2008年 | 5455篇 |
2007年 | 5233篇 |
2006年 | 4546篇 |
2005年 | 3535篇 |
2004年 | 2568篇 |
2003年 | 1734篇 |
2002年 | 1581篇 |
2001年 | 1452篇 |
2000年 | 1133篇 |
1999年 | 614篇 |
1998年 | 2176篇 |
1997年 | 1248篇 |
1996年 | 823篇 |
1995年 | 472篇 |
1994年 | 399篇 |
1993年 | 448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102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44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58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131篇 |
1976年 | 231篇 |
1959年 | 2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1.
间歇强制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的选型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功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8,(7)
间歇强制式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是由很多机械总成组成的系统的沥青混合料的加工厂,其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其选型应注意的方面提出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2.
我国后处理工业示范厂和后处理大厂产生的非工艺低放废水具有年产生量大、成分复杂、污染核素种类多等特点。针对后处理非工艺低放废水的特点,初步探究了使用混凝剂处理非工艺低放废水的可行性。研究用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为助凝剂,比较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3种混凝剂对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的混凝效果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当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加入量分别为348 mg/L和24μg/L、混凝时间为30 min、pH=5时,得到去除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中TOC的最优方案,TOC去除率达到24%。 相似文献
53.
54.
为探究行之有效的“以孔代巷”瓦斯抽采技术,解决端氏煤矿高抽巷工程量大、经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顶板定向长钻孔替代高抽巷治理采空区瓦斯模式。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确定3号煤层顶板以上15~45 m为最佳抽采层位,并基于定向钻进轨迹控制技术,在端氏煤矿3019工作面进行成孔试验。结果表明:钻进轨迹能够按照预设参数实施,成孔直径达153 mm,一次成孔深度420 m以上,钻孔进入稳定抽采阶段的平均抽采瓦斯浓度达18%、平均抽采瓦斯纯流量达8.7 m3/min,钻孔抽采条件下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36.7%,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50%以下,解决了瓦斯超限问题。与高抽巷抽采技术相比,顶板定向长钻孔成本降低62.5%、施工工期缩短50%,验证了“以孔代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59.
本文分离纯化了黑木耳酪氨酸酶,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经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和DEAE-Sepharose-FF柱层析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黑木耳酪氨酸酶,比活力提高了21.43倍,酶活回收率为27.41%。该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蛋白亚基分子量为12.62ku;最适pH7.0,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最适温度为40℃,50℃以下温度条件较为稳定;以酪氨酸为底物,米氏常数K m为5.88mmol/L,V max为64.10μmol/min。实验结果表明黑木耳酪氨酸酶具有其它酪氨酸酶相似的酶学特性。 相似文献
60.
以哈密瓜中青霉病原菌为研究对象,从培养时间、温度、起始pH、碳源和氮源几方面进行单因素实验,再设计正交实验对其产细胞壁降解酶的条件进行优化。旨在研究青霉病原菌产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产酶的最佳优化条件,为进一步研究青霉病原菌产细胞壁降解酶对哈密瓜的致病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结果表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两种酶活性均较低,病原菌产纤维素酶(Cx)最佳优化条件:培养时间为4d,培养基起始pH为6.5,碳源浓度为1.5%,氮源浓度为1.0%,此最佳优化条件下Cx的酶活性为358.12U/m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