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01篇 |
免费 | 2471篇 |
国内免费 | 127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24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938篇 |
化学工业 | 5581篇 |
金属工艺 | 1605篇 |
机械仪表 | 2116篇 |
建筑科学 | 2558篇 |
矿业工程 | 1009篇 |
能源动力 | 833篇 |
轻工业 | 2002篇 |
水利工程 | 549篇 |
石油天然气 | 2068篇 |
武器工业 | 212篇 |
无线电 | 377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44篇 |
冶金工业 | 1604篇 |
原子能技术 | 379篇 |
自动化技术 | 4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585篇 |
2022年 | 881篇 |
2021年 | 1264篇 |
2020年 | 932篇 |
2019年 | 841篇 |
2018年 | 926篇 |
2017年 | 991篇 |
2016年 | 866篇 |
2015年 | 1156篇 |
2014年 | 1538篇 |
2013年 | 1820篇 |
2012年 | 1947篇 |
2011年 | 2043篇 |
2010年 | 1793篇 |
2009年 | 1762篇 |
2008年 | 1615篇 |
2007年 | 1636篇 |
2006年 | 1778篇 |
2005年 | 1595篇 |
2004年 | 1020篇 |
2003年 | 931篇 |
2002年 | 893篇 |
2001年 | 779篇 |
2000年 | 892篇 |
1999年 | 953篇 |
1998年 | 785篇 |
1997年 | 691篇 |
1996年 | 666篇 |
1995年 | 527篇 |
1994年 | 434篇 |
1993年 | 323篇 |
1992年 | 256篇 |
1991年 | 201篇 |
1990年 | 150篇 |
1989年 | 117篇 |
1988年 | 95篇 |
1987年 | 50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实验测定了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各步反应动力学数据。结合反应器中的气液传质数据以及有关的混合时间数据,比较了反应、传质和混合速率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工业反应器中的混合速率远大于反应速率,反应器可以作为理想混合反应器考虑。在典型的工业条件下,对二甲苯氧化过程为液相化学反应控制,控制步骤为对甲基苯甲酸生成对羧基苯甲醛的反应步骤。 相似文献
992.
993.
Metamerism phenomenon can be used in illuminant detection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light source. A method based on Long‐, Middle‐, Short‐ wavelength cones(LMS) weighting algorithm to evaluate metamerism degree is proposed. The chro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metamerism mismatch and the light source is studied. Herein,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metameric indices (MIs) and CIE1976 L*a*b* color difference ranking is analyzed by SRCC, KRCC, PLCC and RMSE. A statistically sampling method to obtain practical LMS cone fundamentals to evaluate metamerism degree is employed. The analysis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he method based on LMS weighting algorithm has good evaluation ability and stability i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statistically sampling experiments, which are in line with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Proposed metho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electing metameric pairs used in light source detect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hav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994.
以Fe(NO3)3、煤矸石和NaOH为原料,采用沸腾回流法制得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α-Fe2O3/煤矸石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多种手段对产物做了表征。以五氯酚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模拟太阳光照下样品的光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将球形α-Fe2O3负载于改性煤矸石表面可有效提高其光催化活性,且α-Fe2O3/煤矸石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与α-Fe2O3的含量有关,当α-Fe2O3与煤矸石的质量比为30∶100时,样品的光催化效果最佳,180 min内即可将五氯酚降解完全。此外,α-Fe2O3/煤矸石复合光催化剂还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以高纯天然石膏为原料,加压水热法制备高品质硫酸钙晶须。采用常规分析方法、XRD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和表征石膏原料和硫酸钙晶须产品。结果表明,制备硫酸钙晶须的最优条件为:料浆质量分数为6.0%,转晶剂氯化镁加入量为石膏质量的0.05%,硫酸加入量为水体积的1.0%,反应时间为4.0 h,快速过滤干燥即得硫酸钙晶须产品。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钙晶须长度最大为280.4 μm,最小为19.59 μm,平均长度为80 μm;硫酸钙晶须直径最大为5.86 μm,最小为0.20 μm,平均直径为2.67 μm;通过统计分析可知,长径比范围为10~80。 相似文献
996.
以主成分为焦磷酸铵的水溶性聚磷酸铵为实验原料,设置8.2、6.0、4.0、3.5、3.0、2.5、2.0等7组pH梯度,系统研究了酸度对焦磷酸铵水解的影响。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与阿累尼乌斯方程进行焦磷酸铵的水解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经过310 d(第二批260 d)的放置,pH从8.2降低到2.0时焦磷酸铵质量分数从初始态的92.6%依次减少为85.4%、51.2%、50.6%、50.2%、24.3%、12.9%和6.0%。焦磷酸铵在自然温度下的水解速率随着pH的降低而不同程度地加快,服从一级反应机理。pH从8.2降低到2.0时焦磷酸铵的水解速率常数从2.92×10-4~3.43×10-4增加至3.41×10-3~1.47×10-2,二者相差10~40余倍,对应半衰期为50~2 000 d。秋冬与春夏两时段的水解速率差异很大,二者水解速率常数相差1.17~4.32倍,焦磷酸铵的水解活化能为7.5~68.5 kJ/mol。 相似文献
997.
采用Ni-Mg-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流化床甲烷催化裂解法制碳纳米管的中试实验,研究了主要操作变量对甲烷转化率、催化剂产碳率、产品团聚率及催化剂损失率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甲烷进气流速16~19 cm/s、催化剂粒径150~220 μm、催化剂加入量50~60 g、反应温度650~700 ℃、反应时间120~140 min。多批次重复性实验表明,在选定的操作条件下,甲烷转化率约为30 %,催化剂产碳率约为10 gCNTs/gCAT。对纯化后的产品进行SEM及TEM形貌表征显示,制得的碳纳米管管径均匀,中空结构明显,碳纳米管的外径为10~30 nm,内径为2~5 nm。 相似文献
998.
以3-氨基-4-氯苯甲酸和正十六醇为原料,二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合成3-氨基-4-氯苯甲酸十六酯。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的方法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加量、反应物浓度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醇酸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为总质量5%,反应物浓度65%,反应时间7 h,酯化率达96.20%,单程收率为73.91%。研究确立了产物提纯、提高单程收率和滤液去除催化剂后回收、重复使用的最佳系统工艺路线,单程收率提至78.90%,总收率为82.62%,产品的纯度高于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999.
将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极区改造成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MSBR),从产能和净化的双重角度构建了MSBR-MFC集成系统,以铁氰化钾作电子受体、碳毡作生物阴极和固定填料,采取"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MSBR-MFC系统的产电能力及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在厌氧段加铁氰化钾后,电能输出将大幅提高,最适投加量为30mol·L-1;该条件下好氧段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893.1 mW·m-3,输出峰电压为570.4mV,电池内阻约300Ω,1个HRT(8h)内累积产电量13.6C;阴极区COD、氨氮、TP去除率分别为90.5%、99%和96.2%,阴阳两极室累积有机物去除容积负荷约2.125kg·m-3·-1,比传统双室MFC提高了约80.8%.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