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0篇
  免费   1201篇
  国内免费   762篇
电工技术   912篇
综合类   982篇
化学工业   1581篇
金属工艺   636篇
机械仪表   759篇
建筑科学   961篇
矿业工程   337篇
能源动力   353篇
轻工业   779篇
水利工程   272篇
石油天然气   424篇
武器工业   176篇
无线电   14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89篇
冶金工业   483篇
原子能技术   129篇
自动化技术   209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650篇
  2012年   763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847篇
  2009年   786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776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31.
冷轧界面油膜厚度对表面形貌转印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冷连轧过程中接触界面润滑油膜厚度对表面形貌转印过程的影响,在跟踪实际生产中带钢表面形貌的基础上,结合轧辊表面磨损形貌以及润滑分析确定的界面油膜分布,建立真实表面接触的带钢形貌生成模型,用跟踪测量轧辊服役期内生产带钢表面的粗糙度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模型分析在不同磨损状态下电火花毛化轧辊油膜厚度对转印形成带钢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轧辊表面处于不同磨损状态时,带钢表面Ra的转印率随着油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轧辊表面磨损后转印形成的带钢表面P_c的转印率在油膜厚度增加的初期基本保持不变,而后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32.
133.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西瓜田长期连作种植所产生的土壤退化、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真菌性病害增加、西瓜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从患病的西瓜植株上分离出致病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从宁夏环香山地区压砂瓜集中连片种植区采集健康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西瓜枯萎病致病菌有抑菌效果的拮抗菌株,并对拮抗菌株的防病效果以及分类鉴定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平板稀释法筛选出对目标靶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细菌。通过初筛选取8株对目标靶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一步进行复筛试验。经过数据分析,G-1的抑菌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筛选出对目标靶拮抗最强的拮抗菌为G-1。根据形态学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和16 S r 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确定拮抗菌株G-1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火电厂空冷系统排汽管道应力分布情况,确定用于设计的最不利应力分布模式.方法以火电厂空冷岛为例,采用《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4732-1995)中计算薄膜应力的方法,考虑将基本载荷、地震荷载及风荷载进行组合,形成各种组合工况,应用ANSYS对某300 MW火电厂空冷岛系统的排汽管道进行大量的仿真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整理.结果各工况结果中管道应力最大的区域发生在三通,该处一次局部薄膜应力最大值为236 MPa,小于应力限值SⅡ=259 M Pa;除三通外其他区域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最大薄膜应力均较小.其中与-X方向风荷载组合的各计算工况中,管道应力水平比之没有风荷载作用的相对较高,说明风荷载对管道应力影响较大,原因是管道属于高耸结构,且上部结构迎风面积较大.薄膜应力与弯曲应力求和后最大值为280 MPa,该应力为一次应力加二次应力,远小于限值SⅣ=518 M Pa.结论管道应力最大的区域为三通,三通区域的应力水平远高于其他区域,最终得出危险荷载工况作用下管道支座、三通、下部三通、折角以及盖板的应力分布,为300 MW直接空冷排汽管道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5.
基于前期研究开发的密肋复合板结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分别采用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MPA方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一个密肋复合板结构进行了不同地震强度(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与数值分析。对结构基于两种方法下的层间位移、楼层侧移及层间剪力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密肋复合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6.
框支密肋复合墙体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底部大空间框支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结合新型斜交肋格密肋复合墙板结构,进行2榀底部框架-剪力墙上部密肋复合墙体结构1/2比例模型拟静力试验.分析正交肋格和斜交肋格框支密肋复合墙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传力机理,探讨结构层间位移滞回特性,各构件钢筋的荷载-应变曲线,墙体的残余变形率.试验结果表明:框支密肋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优越,墙板独特的斜交式肋格构造形式有效提高结构的延性、变形性能,抗倒塌能力和可修复性.  相似文献   
137.
Mg fi lms of various thicknesses were deposited on Si(111) substrates at room temperature by resistive thermal evaporation method, and then the Mg/Si 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40 ℃ for 4 h. The effects of Mg fi lm thickness on the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Mg2Si fi lm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quality of Mg2Si fi lms was strongly infl uenced by the thickness of Mg fi lm. The XRD peak intensity of Mg2Si(220) gradually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g fi lm thickness. The XRD peak intensity of Mg2Si(220) reached its maximum when the Mg fi lm of 380 nm was used. The thickness of the Mg2Si fi lm annealed at 400 ℃ for 4 h was approximately 3 times of the Mg fi lm.  相似文献   
138.
将基于权值法的冲突解决策略,应用于专家系统的推理机设计,提高推理机的效率及结果的可靠性。首先按模型诊断的原理求解并获取冲突集,随后按照不确定性推理的理念,将冲突集中对应的专家系统规则库的每一条规则赋予权值,按照权值大小的不同对冲突集中规则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从而确定该冲突集的启用规则。将此冲突解决策略,应用于专家系统的正向推理过程,同时结合继电保护的动作情况原理,实现专家系统推理机的优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某850 kW风力机叶片,改变其铺层材料,对其重新进行铺层设计。以材料厚度、腹板位置、主梁宽度等作为设计变量,将叶片质量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叶片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和ANSYS建立了复合材料参数化叶片模型,通过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实现其优化过程。结合德国GL标准,基于动量-叶素理论的BLADED软件计算得到了各截面的极限载荷,并分段施加载荷增量,以更真实地描述叶片受力状态。经分析发现,相比最初的叶片,在保证叶片强度和叶尖位移约束的前提下,叶片质量减轻12.58%。  相似文献   
140.
为准确模拟行驶车辆作用下刚性路面的动力响应,建立车辆—路面空间耦合振动精细化分析模型。车辆采用质点—弹簧—阻尼器空间整车模型,混凝土刚性路面采用弹性地基板有限元模型,采用改进的谐波叠加法考虑路面平整度的三维空间分布,利用车轮和路面的位移协调方程将车辆振动和路面振动联立求解。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车—路耦合振动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车辆和路面间的空间几何耦合关系和力学耦合关系;在三维路面不平度的激励下,车辆和路面的动态响应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性;与瞬态动力分析方法相比,利用考虑路面不平度空间分布的车—路耦合振动模型对混凝土路面进行车辆动力响应分析时,路面弯沉和板底应力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