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6篇
  免费   1432篇
  国内免费   1050篇
电工技术   1149篇
综合类   2000篇
化学工业   2137篇
金属工艺   906篇
机械仪表   1161篇
建筑科学   1243篇
矿业工程   692篇
能源动力   389篇
轻工业   2179篇
水利工程   535篇
石油天然气   484篇
武器工业   263篇
无线电   14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98篇
冶金工业   630篇
原子能技术   216篇
自动化技术   212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628篇
  2014年   908篇
  2013年   1174篇
  2012年   1411篇
  2011年   1544篇
  2010年   1524篇
  2009年   1401篇
  2008年   1466篇
  2007年   1409篇
  2006年   1171篇
  2005年   996篇
  2004年   652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hydrotalcite-type cobalt compounds were prepared through oxidation of Co(OH)2 gel using NH4OH as precipitating agent and H2O2 as oxidant. These hydrotalcite-type cobalt compoun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Co3O4 through hydrothermal decomposition with nano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 precursor and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um, X-ray diffractometry(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as-prepared nanosized Co3O4 as anode material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tested by charge-discharge test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0-3.0 V. The influence of morphology of Co3O4 particle on the capacity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final product can be controlled by altering cobalt sources. The irregular cubic Co3O4 with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bout 10 nm shows the bes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fter 10 charge-discharge cycles, the specific charge capacity retains 555 mA.h/g.  相似文献   
72.
Ti3SiC2 material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of the elemental powders with the addition of Al.At the heating rate of 80℃/min and under the pressure of 30MPa,the ideal synthesis temperature of Ti3SiC2 is in the range of 1150-1250℃.The addition of Al is in favor of the formation of Ti3SiC2.The synthesized compound has the molecular of Ti3Si0.8Al0.2C2 and lattice parameters of α=0.3069nm,c=1.7670nm.Its grain is plane-shape with a size of about 50μm in the elongated dimension.The prepared material has Vickers hardness of 3.5-5.5GPa(at 1N and 15s) and is as readily machinable as graphite‘s.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从电镀理论分析入手,确定了影响沉积速率的因素,指出了常用的改进措施,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套新的电沉积金刚石工具的工艺,该工艺通过提高镀液中主盐的浓度,不仅加快了电沉积的速率,而且改善了电镀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4.
ZA27合金摩擦磨损试验的磨损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铸造锌基高铝合金ZA2 7的摩擦磨损特性。发现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磨损试验后 ,ZA2 7试样的磨损量经常为负值 ,即出现增重。其原因是在润滑磨损条件下 ,ZA2 7具有很强的吸附、贮存润滑油的能力。对磨损后的ZA2 7试样进行 2 2 0℃× 3h加热 ,可以使吸附在合金中的润滑油燃烧、挥发 ,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出磨损后的质量 ,得到实际磨损量  相似文献   
75.
采用温压方法制备了高密度Fe-2Ni-2Cu-1Mo-1C材料,并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温压Fe-2Ni-2Cu-1Mo-1C材料烧结密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温压和模壁润滑温压的烧结密度和抗拉强度随烧结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模壁润滑温压的烧结密度和抗拉强度均大于常规温压的;温压材料的抗拉强度为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函数,常规温压和模壁润滑温压的抗拉强度随烧结温度和时间变化的线性回归方程(R为相关系数)分别为σb=575 211 153 6f(t,T),R=0.972和σb=595 208 688 3f(t,T),R=0.997。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除尘净化设备常用的过滤材料进行了综述对比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过滤材料 ,该过滤材料可以在高温下直接使用 ,有利于简化除尘净化设备。同时对用这一新型的过滤材料制作过滤筒的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7.
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基础化学实验室为基础,以2002级应化专业学生为对象,以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化学人才为目标,改革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78.
为建立一种描述等幅周期荷载下软岩应变特性的本构模型,将Bingham模型中的常值黏壶元件替换成与循环次数相关的变系数黏壶元件,常值弹性元件替换为随周期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大而衰减的非定值弹性元件,即可得到反映周期荷载下软岩各种应变规律的Bingham本构模型。当循环荷载应力上限值σmax大于岩石的临界强度σs时,模型为可反映软岩3个应变阶段的改进4参数Bingam模型;反之则为反映软岩前两个应变阶段的非常值2参数Hook模型。将周期荷载分解为一个定值荷载和一个平均应力值为零的周期荷载,基于流变力学理论给出了定值荷载作用下基于该模型的本构方程式,再根据黏弹性力学理论,给出了平均应力值为零的周期荷载下基于该模型的本构方程式,最后将已获得的本构方程式叠加即得到周期荷载下软岩本构方程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式可较好描述周期荷载下不同软岩各类应变特征,对各类软岩的应变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868以上,且同一种岩石模型中弹性元件系数初始值随周期荷载的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减小,岩石加速应变速率参数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9.
卜欣立  王玉环  尚平 《河北化工》2007,30(11):46-47
利用新型的板式超滤系统对高黏度头孢菌素C发酵液进行了澄清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与现有系统的运行数据对比,该系统基本解决了目前国内头孢菌素C发酵液超滤提纯中存在的主要过滤问题.  相似文献   
80.
煤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丽萍 《现代化工》2005,25(10):17-20
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是我国21世纪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煤炭既是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其高效洁净利用不容忽视,煤炭液化技术是解决此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煤液化的发展历程、开发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产业化前景进行了概括,详细介绍了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煤与废塑料共液化技术的特性、影响因素及其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煤液化技术在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