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5篇 |
免费 | 448篇 |
国内免费 | 38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50篇 |
综合类 | 463篇 |
化学工业 | 453篇 |
金属工艺 | 268篇 |
机械仪表 | 351篇 |
建筑科学 | 281篇 |
矿业工程 | 153篇 |
能源动力 | 102篇 |
轻工业 | 614篇 |
水利工程 | 74篇 |
石油天然气 | 190篇 |
武器工业 | 51篇 |
无线电 | 37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57篇 |
冶金工业 | 118篇 |
原子能技术 | 80篇 |
自动化技术 | 4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231篇 |
2012年 | 327篇 |
2011年 | 315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286篇 |
2008年 | 347篇 |
2007年 | 279篇 |
2006年 | 273篇 |
2005年 | 229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测定了深层发酵灵芝胞内多糖的分子量和单糖组成,首次详细分析了深层发酵灵芝胞内多糖的结构特性,为深入研究深层发酵灵芝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奠定了基础。经单糖组成分析和光谱初步解析,灵芝胞内多糖是由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83.75∶4.76∶4.15∶2.04∶5.30;通过IR、GC-MS、HPAE-PAD、NMR等分析其是以α-(1→4)位键合吡喃葡萄糖主链为主,以T-Glcp为主要的残基,同时存在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的分支残基。 相似文献
82.
83.
84.
研究超声波低功率(100 W)、中功率(300 W)和高功率(450 W)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12、24 min)对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体系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流变学实验显示低、中功率超声波处理形成的凝胶结构致密均匀、弹性模量G’较高,且300 W条件下处理24 min时,样品凝胶性质最好。采用光谱学实验验证后发现,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体系构象的变化是影响其凝胶性质的主要因素;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改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以及色氨酸、酪氨酸所处的微环境,暴露疏水性基团,使其更易与大豆卵磷脂发生疏水相互作用,且低、中功率条件下超声波对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交互作用的影响较大。超声波功率进一步增大(450 W)使大豆分离蛋白发生不溶性聚集,减弱了与磷脂间的相互作用,复合体系的功能性质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磷脂酶解物-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乳化体系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的机理,研究了不同酶解时间对乳液乳化性质、贮存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等特性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法对酶解后的磷脂产物组分进行分析,并对乳状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乳层析指数、氢过氧化物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磷脂经4 h酶解后主要产物为溶血磷脂,其与大豆蛋白共建乳化体系后,乳化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酶解6 h左右酰基转移现象加剧,产生的溶血磷脂会继续被酶解生成甘油磷脂酰胆碱,导致稳定性略有下降;添加一定酶解时间的磷脂酶解产物,会促进乳化体系通过相互作用在水油界面上形成较稳定的界面膜,可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6.
水电如何进入市场参与竞价,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电力市场改革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根据水电站本身的直接财务效益和费用,对电力系统进行随机生产模拟,并以随机生产模拟为基础进行电能成本分析,制定水电上网电价定价计算方法,并构建两部制定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建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