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30篇
  免费   2206篇
  国内免费   1225篇
电工技术   1359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1939篇
化学工业   5111篇
金属工艺   1824篇
机械仪表   1800篇
建筑科学   2259篇
矿业工程   794篇
能源动力   792篇
轻工业   1674篇
水利工程   497篇
石油天然气   1955篇
武器工业   159篇
无线电   31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75篇
冶金工业   1570篇
原子能技术   389篇
自动化技术   3589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741篇
  2021年   1057篇
  2020年   803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772篇
  2017年   842篇
  2016年   839篇
  2015年   996篇
  2014年   1339篇
  2013年   1642篇
  2012年   1669篇
  2011年   1923篇
  2010年   1731篇
  2009年   1675篇
  2008年   1585篇
  2007年   1423篇
  2006年   1421篇
  2005年   1286篇
  2004年   973篇
  2003年   996篇
  2002年   1054篇
  2001年   1022篇
  2000年   793篇
  1999年   868篇
  1998年   725篇
  1997年   576篇
  1996年   520篇
  1995年   428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3篇
  1970年   6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镍基均相络合催化剂苯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工业上应用较成功的HC-402-2型镍基均相Z iegler型络合催化剂,在排除扩散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苯均相催化加氢制环己烷的反应动力学。在反应温度150~210℃、总压1.0~2.4MPa的范围内,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和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加氢均相催化反应对苯浓度的反应级数为零级,对氢分压的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36 435.27 J/mol。经检验,该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模型合理,能够描述实际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92.
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加热系统可有效解决高凝油井井筒易结蜡、稠油井产液黏度较高的问题,但考虑油井生产效率、开采成本及综合的经济效益,需要计算出最佳的抽油杆下入深度。以井口出油温度最优为目标,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下入深度、循环水进口温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井口出油温度C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求解时,先用迭代法进行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下入深度优化,然后在优化结果基础上进行抽油机载荷校核。建立的井口出油温度计算模型及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下入深度确定方法,在现场13口油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以前设计人员凭经验确定抽油杆下深的弊端,可靠性更高,且有效时率平均提高14.1百分点,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节省了油井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993.
概述了红旗坎构造带的区域地质和勘探开发的基本情况,明确指出了该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该区紧邻造山带,断裂构造十分复杂,表现在已有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成果上成像信噪比低和成像的准确度较差。换句话说,在该区主要目的层段,由地震成果资料得到的构造图与钻井的误差很大,成像问题是红旗坎现有诸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而导致成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成像技术只能用于比较简单的地质情况,已不能解决该区的复杂地质问题。当前国际上最新的用于生产的成像技术是逆时叠前深度偏移,但国内还没有看到有关的应用和报道,因此可以说红旗坎三维地震资料深度域处理解释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就是逆时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深入地介绍了地震资料深度域成像的3个关键技术:保幅去噪、非线性层速度反演、伪谱双波场法逆时叠前深度偏移。这些技术在处理解释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大多数已有的最初预测,逆时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突出,成功地解决了红旗坎资料设计的处理解释问题,为其他地区应用逆时叠前深度偏移积累了一系列的不可多得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994.
早寒武世是地史中生命爆发的重要时期,海侵作用导致全球广泛发育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将其成就为全球油气最为重要的勘探层系之一。中国华南地区虽然也广泛发育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但是由于受古地貌、沉积相、后期构造变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烃源岩空间分布差异大、非均质性强,给油气勘探带来风险。在前人大量基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华南地区11个露头剖面和3口钻孔资料的调研收集、以及新观察采集1个剖面的样品测试分析,综合运用主微量元素、铁组分、有机碳含量、古生物等分析资料,系统研究了华南地区寒武系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发现下寒武统烃源岩在纵向上具有自下而上水体从硫化到还原再到弱氧化、TOC逐渐降低、烃源岩质量逐渐变差的特点,微量元素和铁组分数据揭示了古海洋环境演变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平面上自西向东烃源岩质量变好、TOC逐渐增高、厚度增大,表明沉积相对烃源岩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揭示了斜坡相和台地相裂陷槽内烃源岩的质量最好。基于大量分析资料和剖面对比,认为烃源岩厚度和质量明显受控于古裂陷和沉积环境。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华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厚度分布开展预测,明确了深层油气和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将辽河油田杜 -84稠油按化学官能团分为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和中性分 ,同时按极性分离得到胶质和沥青质组分。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相对分子质量及酸碱值测定等手段对各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又测定了各组分模拟油溶液的油水界面粘度 (IFV) ,考察了油相芳香度、水相 p H值等因素对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性分和碱性分具有较高的油水界面粘度 ,尤其在水相碱性条件下 ,酸性分的油水界面粘度最高 (p H=1 2时达 0 .1 2 m N· s/m) ,两性分和中性分的油水界面粘度较低 ;沥青质的油水界面粘度明显高于胶质。酸性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一般随油相芳香度增大而增大 ,而碱性分油水界面粘度随油相芳香度增大而明显减小 ,两性分和中性分的油水界面粘度随油相芳香度的变化不大。酸性条件下 ,碱性分具有较高的油水界面粘度 ;碱性条件 (p H=1 1以上 )下 ,酸性分具有很高的油水界面粘度。水相碱性条件下稠油中的活性组分主要是官能团组分的酸性分或极性组分的沥青质。油相高芳香度和水相碱性条件有利于 O/W型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996.
结合沈67块油藏特征,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ESsc深部调驱体系封堵性能,进行聚合物微球室内岩心驱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微球ESsc驱油时,当岩心渗透率在(500~3500)×10-3μm2范围内,微球驱对应采收率相对稳定,能满足化学驱提高采收率要求。另外,针对油藏孔隙吼道的多分布特征,在选择微球作为主调驱段塞时,应对特大孔隙采用过250目延迟体膨型颗粒调剖剂进行先期调剖。2009年在沈67块实施聚合物微球体系深部调驱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7.
钻井液固体微粒在油/水/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乳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钻井液、完井液中常见的固体微粒在不同条件下对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油水体系的乳化稳定作用,并对两种测定乳化稳定性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油湿颗粒能稳定油包水乳状液,中性润湿的固体微粒既可以稳定油包水型又可以穗定水包油型乳状液,而水湿颗粒的乳化情况比较复杂。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固体微粒能够代替或部分代替表面活性剂而用于油包水或水包油乳化钻井液中。  相似文献   
998.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大型三角洲体系,形成了两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并发育多套油层。勘探实践证明: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延长组生油凹陷的控制,三角洲储集砂体是形成大型油田的物质基础,次生浊沸石溶解在低渗透背景上形成相对高渗区,储油砂体上倾岩性变化构成隐蔽性岩性圈闭遮挡条件,形成的三角洲油藏具有规模大、工业产层多、油气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石油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岩性油藏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方法,深化和丰富了岩性油藏勘探理论,推动了陕北地区三角洲油藏的勘探步伐。  相似文献   
999.
污水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tover连续提取方法对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的压缩污泥进行重金属提取,并对污泥中Cu、Zn、Cd、Mn、Ni和Pb等重金属之类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主要以金属硫化物的形态存在,约占总含量的90.46%;Zn和Mn的形态分布主要为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金属硫化物,Zn的以上三种形态约占总含量的99.11%,而Mn有机结合态约占总含量的52.89%;Cd和Ni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金属硫化物和可交换态形态存在,其中Cd的碳酸盐结合态约占总量的46.77%,Ni的以上三种形态约占其总量的95.02%;Pb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形态,约占总量的99.90%。  相似文献   
1000.
Inspired by natural autonomous systems that demonstrate controllable shape, appearance, and actuation under external stimuli, a facile preparation of moisture responsive graphene‐based smart actuators by unilateral UV irradiation of graphene oxide (GO) papers is reported. UV irradiation of GO i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protocol to trigger the reduction of GO;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ed light transmittance and thermal relaxation, thick GO paper cannot be fully reduced. Consequently, by tuning the photoreduction gradient, anisotropic GO/reduced GO (RGO) bilayer structure can be easily prepared toward actuation application. To get better control over the responsive properties, GO/RGO bilayer paper with a certain curvature and RGO patterns a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for actuator design. As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smart humidity‐driven graphene actuators that mimic the cilia of respiratory tract and tendril climber plant a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or controllable objects trans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