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9篇
  免费   961篇
  国内免费   453篇
电工技术   496篇
综合类   437篇
化学工业   1453篇
金属工艺   496篇
机械仪表   396篇
建筑科学   552篇
矿业工程   263篇
能源动力   270篇
轻工业   779篇
水利工程   181篇
石油天然气   291篇
武器工业   64篇
无线电   13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0篇
冶金工业   428篇
原子能技术   81篇
自动化技术   112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566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浓度与温度对魔芋葡甘聚糖(KGM)溶液流动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溶液是一种非牛顿流体,具有显著假塑性流体特征;对于温度而言,在外界剪切力作用下,降低温度,会增大KGM溶液的剪切应力。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0.3%~1.5%,w/w),温度降低,KGM溶液剪切应力增大的趋势逐渐增强。对于浓度而言,随着KGM浓度的增加(0.3%~1.5%),溶液的剪切应力随之增大。同时,随着温度升高,体系剪切应力随KGM浓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逐渐变缓。在高温条件下(55~65 ℃),当体系浓度从1.2%增加至1.5%时,体系的剪切应力并未进一步增加。故可通过升温与降低浓度方式,减弱KGM溶液的剪切应力。  相似文献   
992.
李豪  马驰  孙菊  邱灿  朱骏骋  廖泳 《电测与仪表》2022,59(11):105-110
针对配电网中微网的接入使故障恢复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更多,目前的故障恢复方法存在计算量大、故障恢复时间长等问题。以最小网损、最少开关动作次数和最少失电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含微网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模型,并将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用于模型求解。对多种故障恢复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故障恢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恢复方法,所提方法收敛速度快、适应性强、恢复效果好。研究成果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众多河流的径流量发生了改变,深入解析历史径流变化成因并探究未来径流演变趋势,是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必然需求。本文以洮儿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定量揭示历史径流变化原因,并结合未来气候情景,探究未来径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洮儿河流域历史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径流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别是洮儿河流域上游和下游径流变化的主要成因。在未来BCC-CSM2-MR(CMIP6)气候模式下,三种不同排放情景的未来期年均径流量相比于基准期变化-10.14%~16.86%,未来水资源利用将面临更大挑战。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理解流域历史径流变化成因及未来水资源演变趋势提供科学依据,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输电线路环境变化引起的电网事故越来越多,对电网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考虑到输电线路山火风险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提出输电线路通道的山火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不同火险气象等级下山火发生的概率,结合发生山火时空气间隙被击穿的概率计算模型,建立了具有时空分布特征的山火输电通道风险评估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输电通道山火风险,所做研究工作为我国输电通道智能风险管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5.
一种应用于低压CMOS差分放大器的失调取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CMOS差分放大器的非线性和元件失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低电压CMOS差分放大器的失调取消技术.这种技术在不需要增加功耗的基础上,通过把输出端的失调电压转移到差分放大器的其他节点,从而达到减小输入参考的失调电压的目的.为了验证这种技术,设计了一个工作电压为1.8V的低失调的CMOS差分放大器.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晶体管的失配为20%,输入放大管的失配为10%时,利用这种失调转移技术,输入参考的失调可以减少40%.同已发表的失调取消技术相比,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达到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集成度.  相似文献   
996.
该文提出了网络编码在非对称三点协作传输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协作分集技术和网络编码技术的联合运用,不但可得到无线通信传输系统的分集增益,也可得到系统的编码增益。该文设计的方案,充分考虑无线通信环境的差异性,利用非对称调制方式,在保证较差通信环境中取得通信可靠性的同时,在较优链路采取较高速率进行传输,利用较优链路传输更多的信息,实现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的具体实现中,通过在中继链路的中继节点加入已知信息实现网络编码,使得系统的译码性能得到增加。仿真结果表明,将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非对称协作分集通信中,相对比非协作传输方案可增加分集增益,降低系统的误比特率。跟传统对称传输系统相比,可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升了系统传输容量。  相似文献   
997.
TFQMR算法是一种Krylov子空间算法,常用来求解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通过改变TFQMR算法的计算次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FQMR(ITFQMR)算法.对比TFQMR算法,ITFQMR算法的数值稳定性和TFQMR算法相同,几乎没有增加计算量,但考虑了在MIMD并行机上实现时并行算法的性能,其同步开销减少为TFQMR算法的一半,并且所有内积计算以及矩阵向量乘是独立的,没有数据相关性,可以进行计算与通信的重叠.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来讨论ITFQMR算法的性能,当处理机台数较多时,ITFQMR算法的计算速度快于TFQMR算法.实验说明了在有64台处理机机群上进行,最快的并行ITFQMR算法的计算速度大约比TFQMR算法快20%.  相似文献   
998.
分子空间结构相似性比较的指标函数可以定量地描述两个分子空间结构相似性大小,但难题在于如何确定分子初始相对位置,以保证得到全局最优叠合.由于以往都是利用程序随机生成初始相对位置,所以没有规则也不确定.为保证得到全局最优叠合,需要大量的初始相对位置优化计算.利用“均匀设计”的实验设计手段,在空间规则地筛选部署分子初始相对位置,使其具有代表性和均匀分布性,这样只需少数确定数目的初始相对位置,便可以稳定地得到指标函数的全局最优解.而后利用并行处理方法,把初始相对位置集合部署在Np个处理器上同时工作,大幅度地减少了运行时间,并输出与串行执行相同的运算结果.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阵列MIMO雷达成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MIMO雷达对空目标单次快拍成像时天线数目较多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稀疏阵列MIMO雷达的成像方法。首先分析了MIMO雷达天线的稀疏布阵方式,其次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具体阐述了稀疏阵列MIMO雷达的成像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对运动目标实现单次快拍成像,避免了目标机动带来的运动补偿难题,同时又能够大幅减少MIMO雷达的天线规模,便于工程实现。最后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The time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heat transfer phenomena, such as the Leidenfrost phenomenon, is much longer than the hydrodynamic transient period of a droplet impinging onto a heated surface. However, the Leidenfrost temperature has been long since taken as the criterion to classify characteristic regimes for not only heat transfer but also hydrodynamic impact patterns of liquid‐solid‐interface problems in the literature. The impingement phenomena of a single droplet onto a heated plate for We <200 were experimentally classified as fi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in this paper. They are [I] completely wet, [II] wet film boiling, [III] transition, [IV] dry rebounding, and [V] satellite dry rebounding impact patterns. The former two patterns belong to wet impact, while the latter two are dry impact. This work reveals that the hydrodynamic impact parameter does influenc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impact patterns, especially for the dry impact patterns. For high impact Weber numbers, the dry impact happens to the plate surface temperature much lower than the commonly believed Leidenfrost temperature due to the squeeze film effect. The evolutions that impact changes from one to another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are also discussed. This paper offers a systematic and reliable database for future numerical simulation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Heat Trans Asian Res, 34(8): 579–594, 2005;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htj.200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