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7篇 |
免费 | 222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2篇 |
综合类 | 72篇 |
化学工业 | 183篇 |
金属工艺 | 45篇 |
机械仪表 | 70篇 |
建筑科学 | 126篇 |
矿业工程 | 36篇 |
能源动力 | 28篇 |
轻工业 | 173篇 |
水利工程 | 41篇 |
石油天然气 | 59篇 |
武器工业 | 15篇 |
无线电 | 14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3篇 |
冶金工业 | 29篇 |
原子能技术 | 23篇 |
自动化技术 | 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解决谐波阻抗不易直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估计系统谐波阻抗的新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构建回归模型,引入Lagrange乘子得到拉格朗日函数,并求解得到模型参数.将公共连接点PCC(point of com... 相似文献
93.
选取健身(苑)点、健身房、市民球场、健身步道、农民健身工程、体育专职人员、教练员等指标,收集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管理服务平台数据,综合运用归一化方法、变异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研究上海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市建设总量、均量、密度指标都有显著增长,但软硬环境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区级空间尺度上,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密度变异系数最高,规模变异系数最低;街道空间尺度上,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健身点、健身房、健身步道和市民球场等密度和平均密度呈现地理距离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94.
绿色屋顶被认为是改善建筑物热湿环境和室内热舒适性的技术。为研究轻型绿色(LEG)屋顶对重庆市夏季室内温度、湿度和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对两栋自然通风的6层住宅内相似房间、不同类型的屋顶(LEG和普通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屋顶建筑相比,夏季LEG屋顶室内温度较低。下午14:00,LEG屋顶的7月份室内月平均温度比室外低5.8℃,比普通屋顶室内月平均温度低4.9℃。7月24日,研究期间最炎热的晴天,LEG屋顶室内外温度明显不同,在中午时温差达到7.6℃,室内没有明显的温度分层。与普通屋顶相比,LEG屋顶的建筑内部湿度相对较高。PMV-PPD热舒适模型和热感投票(TSV)都表明,LEG屋顶可显著提高人体热舒适性。利用LEG屋顶可以实现更高的室内热舒适度和更低的室内热不满意度。 相似文献
95.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及添加量对色浆中炭黑润湿、分散及稳定性的影响,借助等效润湿接触角法、润湿热法、分散函数、稳定函数法和理想化模型法等对色浆体系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对稳定机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无论是引入单一型表面活性剂还是复配型表面活性剂,只有当体系的HLB值与炭黑的HLB值接近时,才能达到良好的润湿、分散与稳定效果;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炭黑分散效果优于单一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分散效果明显优于非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添加5.0wt%表面活性剂时体系分散稳定性最佳;基于吸附层理论与结合力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表面活性剂存在最佳HLB值和添加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相比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容积负荷和抗冲击性能,且其还有占地小以及可产生沼气能源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本文介绍了EGSB反应器的结构原理与运行流程;统计分析了近些年国内EGSB反应器的相关文献及其由小试到工程化的发展历程;概述了EGSB反应器在甲烷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制氢、同步脱氮除硫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产甲烷EGSB反应器与生物膜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等工艺联用的工程应用现状,指出这些工艺均表现出良好的单体去除效果和较理想的整体去除效果,且EGSB反应器在与新兴技术的耦合上也表现出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7.
餐厨垃圾年产生量大、成分复杂,传统的焚烧、填埋处理方式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餐厨垃圾又具有有机质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的特点,其资源化利用可实现价值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产品利用方向的角度综述了几类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能源化利用方向的餐厨垃圾制生物柴油、甲烷、氢、燃料乙醇技术,农业化利用方向的餐厨垃圾制动物饲料、有机肥料技术,工业化利用方向的餐厨垃圾制还原糖、炭材料、乳酸技术;介绍了餐厨垃圾资源化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废水污染问题以及污染控制相关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对微生物厌氧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实现相关技术在工业生产规模的优化,厨垃圾资源化工艺过程的污染控制需要进一步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8.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结构、应用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容积效能高、节省能源、占地面积小、高径比大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在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崭露头角。本文阐述了IC反应器的结构原理和水力特性,其结构相当于两个升流式污泥床(UASB)反应器串联,并具有内循环结构,水力特性包括升流速度和系统压降两个重要参数;概述了IC反应器的启动,其启动周期一般为3~6个月,增加污泥浓度可实现快速启动;介绍了IC反应器的底物抑制特性,其表现出一定氨氮耐受性;综述了该反应器的工程应用,论述了其在畜禽类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潜力,并提出了IC反应器结构与工艺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9.
Chao Lu Xiaoxue Liu Yufei Xia Qing Li Leping Dang Xinyi He Zhanzhong Wang 《化学工程与技术》2020,43(3):422-428
Measurement methods of metastable zone width (MZW) and nucleation induction time for melting layer crystallization of palm oil (PO) and its olein/stearin (POL/PST)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effects of cooling rate (corresponding to various supercoolings) on MZWs and induction time for melting layer crystallization of PO, POL, and PST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ZW coherently rose with increasing cooling rates with respect to PO and POL, while it declined with higher cooling rates for PST. The induction perio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ucleation induction periods of PO, PST, and POL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upercoolings, and the lag time for nucleation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melting point of oils at the same supercooling. These data could offer significant instruction in designing and controlling the melting layer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for palm oil. 相似文献
100.
对广西花岗岩类与陆缘地体增生、演化关系的研究表明:陆壳碎块型地体的增生及活化效应,对于花岗岩类的形成和时、空产出,及构造环境-成因类型的特点,起着明显地制约作用;研究区花岗岩类在岩类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同位素、REE组成,特别是内生成矿作用等方面,突出而普遍地显示出:不受时代限制,却对应地体构造具有地理性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地体构造分析研究的上述结论,对花岗岩成矿区、带的区划及成矿预测、隐状岩体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