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508篇
  免费   43994篇
  国内免费   31324篇
电工技术   3436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0514篇
化学工业   47455篇
金属工艺   25826篇
机械仪表   27867篇
建筑科学   29398篇
矿业工程   13341篇
能源动力   9866篇
轻工业   41949篇
水利工程   12803篇
石油天然气   12031篇
武器工业   5089篇
无线电   415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429篇
冶金工业   14176篇
原子能技术   6678篇
自动化技术   59528篇
  2024年   1664篇
  2023年   5699篇
  2022年   13510篇
  2021年   17653篇
  2020年   12641篇
  2019年   9215篇
  2018年   9469篇
  2017年   10737篇
  2016年   10107篇
  2015年   15849篇
  2014年   20405篇
  2013年   24678篇
  2012年   30894篇
  2011年   32464篇
  2010年   30983篇
  2009年   30207篇
  2008年   30938篇
  2007年   30267篇
  2006年   26907篇
  2005年   22061篇
  2004年   16489篇
  2003年   11461篇
  2002年   11111篇
  2001年   10175篇
  2000年   7892篇
  1999年   3544篇
  1998年   1527篇
  1997年   1244篇
  1996年   1026篇
  1995年   900篇
  1994年   653篇
  1993年   557篇
  1992年   468篇
  1991年   369篇
  1990年   333篇
  1989年   284篇
  1988年   230篇
  1987年   173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71篇
  1980年   128篇
  1979年   82篇
  1976年   18篇
  1965年   18篇
  1959年   71篇
  1951年   6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Incorporating high level of potato flour into wheat flour enhances nutritional values of bread but indu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bread quality. To overcome the barrier, wheat gluten and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were added into potato–wheat composite flour to improve dough machinability and bread quality.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doug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luten and CMC mitigated the discontinuity of gluten matrix and gluten protein aggregation caused by the addition of potato flour, which yielded a more branched and compact gluten network. The compact three-dimensional viscoelastic structure induced improvements of gas retention capacity and dough stability, making it mimic the machinability properties of wheat flour dough. Bread qualities were apparently improved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4% gluten and 6% CMC, of which specific volume increased by 42.86%, and simultaneously, hardness reduced by 75.93%.  相似文献   
72.
为解决共享交通下的共乘用户群体发现效率低、准确率不高问题,依据R-树原理建立GeoOD-Tree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最大化共乘率为目标的群体发现策略。首先,对原始时空轨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标定处理,挖掘有效出行起讫点(OD)轨迹;其次,针对用户起讫点轨迹的特征,建立GeoOD-Tree索引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最后,给出以最大化共乘行程为目标的群体发现模型,并运用K最近邻(KNN)查询对搜索空间剪枝压缩,提高群体发现效率。采用西安市近12000辆出租车营运轨迹数据,选取动态时间规整(DTW)等典型算法与所提算法在查询效率与准确率上进行性能对比分析。与DTW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准确率提高了10.12%,查询效率提高了约15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群体发现策略能有效提高共乘用户群体发现的准确率和效率,可有效提升共乘出行方式的出行率。  相似文献   
73.
赵宏  常兆斌  王乐 《计算机应用》2019,39(1):227-231
针对互联网中恶意域名攻击事件频发,现有域名检测方法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法特征的恶意域名快速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恶意域名的特点,首先将所有待测域名按照长度进行正则化处理后赋予权值;然后利用聚类算法将待测域名划分成多个小组,并利用改进的堆排序算法按照组内权值总和计算各域名小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降序依次计算各域名小组中每一域名与黑名单上域名之间的编辑距离;最后依据编辑距离值快速判定恶意域名。算法运行结果表明,基于词法特征的恶意域名快速检测算法与单一使用域名语义和单一使用域名词法的恶意域名检测算法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1.7%与2.5%,检测速率分别提高13.9%与6.8%,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74.
介绍锚杆应用及常用的拆锚方法,针对现有前混合磨料射流退锚装置存在锚杆拆卸时间长、工人作业环境差、装置部件锈蚀维护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前混合磨料射流退锚改进装置,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所改进设计装置具有退锚时间短、对工人伤害小、操作简便、部件维护周期长和无需专门配备泵站等特点,对进一步提高锚杆拆除效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在模具加工刀路编制时,很多用户会将C reo设计模型导入M aster C A M、C im atron等软件中进行加工刀路编制,往往引起很多数据转换的问题。文中采用C reo软件的一个加工模块N C A ssem bly进行无缝衔接,完成刀路编制。并结合一个实例进行了工艺分析,进而实现粗加工和精加工。  相似文献   
76.
睡眠期间连续且准确的呼吸量监测有助于推断用户的睡眠阶段以及提供一些慢性疾病的线索。现有工作主要针对呼吸频率进行感知和监测,缺乏对呼吸量进行连续监测的手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商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无线感知用户睡眠期间呼吸量的系统——RF-SLEEP。RF-SLEEP通过阅读器连续收集附着在胸部表面的标签阵列返回的相位值及时间戳数据,计算出呼吸引起的胸部不同点的位移量,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构建胸部不同点的位移量与呼吸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实现对用户睡眠期间呼吸量的评估。RF-SLEEP通过在用户肩膀处附着双参考标签,消除用户睡眠期间翻转身体对胸部位移计算造成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RFSLEEP对不同用户睡眠期间的呼吸量连续监测的平均精确度为92.49%。  相似文献   
77.
为了实现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安全装夹、转运,通过光学元件开槽与不开槽两种装夹方式的分析,得出开槽夹紧转运方式将带来微裂纹、应力集中、成本高等缺陷,提出了利用摩擦力克服光学零件的重力和惯性力的低应力装夹转运方案。通过对光学元件低应力夹紧结构设计,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不开槽装夹方式下,光学元件的最大主应力为1.11 MPa,最大切应力为0.73 MPa,远低于光学元件破坏的强度极限,且受力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78.
川西彭州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潮坪相薄储层识别难度极大。围绕如何从复合地震强反射中区分并识别上、下两套储层面临的地球物理难题,采用先“分”后“合”的研究思路,基于实际地层结构及不同储层叠加样式建立正演模型,利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剖析了不同主频条件下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波形差异化分析,从复合地震响应中“剥离”出了两套储层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明确了两套储层在不同频带下的地震识别标志和识别方法,为该区强反射界面干扰下两套薄互层储层辨识机理分析及精准预测奠定了基础。基于不同频带下薄储层辨识机理的分析结果,定性预测了薄储层平面展布,提出了深层潮坪相薄储层识别和预测难题的解决方案,为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面向薄储层的地震采集技术设计、地震资料处理及薄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