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2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电工技术   193篇
综合类   125篇
化学工业   292篇
金属工艺   108篇
机械仪表   187篇
建筑科学   172篇
矿业工程   59篇
能源动力   64篇
轻工业   138篇
水利工程   46篇
石油天然气   95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2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4篇
冶金工业   69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31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ward pedestrian detection and tracking from infrared imagery using joint shape and appearance cues. A layered representation is first introduced and a generalized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separate infrared images into background (still) and foreground (moving) layers regardless of camera panning. In the two-pass scheme of detecting pedestrians from the foreground layer: shape cue is first used to eliminate non-pedestrian moving objects and then appearance cue helps to locate the exact position of pedestrians. Templates with varying sizes are sequentially applied to detect pedestrians at multiple scales to accommodate different camera distances. To facilitate the task of pedestrian tracking, we formulate the problem of shot segmentation and present a graph matching-based tracking algorithm that jointly exploits the shape, appearance and distance inform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both OSU Infrared Image Database and WVU Infrared Video Database are reported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our algorithm.  相似文献   
72.
基于时效性的Web页面个性化推荐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ternet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对个性化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该文通过分析个性化挖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时效性的Web页面个性化推荐模型。该模型的挖掘算法在FP-Tree的存储结构上加入时效价值系数,并进行增量挖掘。通过实验证明,该模型挖掘出来的信息,能够更好地符合用户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73.
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WTA问题求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器-目标分配问题(Weapon-TargetAssignmentProblem)是一种典型的NP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的混合算法(GAACO)以解决武器-目标分配问题。首先,使用遗传算法对火力分配问题形成初始解;然后,将遗传算法的结果传递给改进的蚁群算法,对问题求精确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求精度优于遗传算法,时间性能优于传统蚁群算法。  相似文献   
74.
Windows2003 Server操作系统自带IIS Server以性能稳定,吞吐量高被很多单位选作WEB Server,本文讨论在高校校园网环境下,一台Windows2003 Server配置成多站点,双网卡,来解决内外网访问服务器的方案。  相似文献   
75.
基于部队实际科研任务,设计了一种针对某型火控系统性能和故障检测的测试仪,检测仪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大部分,上位机软件完成人机交互、检测流程控制、检测结果的分析处理和输出显示、故障诊断等,下位机设计主要包括检测信号的产生、信号调理、数据采集等部分;通过实装试验,该系统使用方便,判定故障快速有效,提高了某型火控系统的维修保障效率.  相似文献   
76.
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NEMD)仿真了近场热记录系统的热响应过程.对探针施加不同的作用力时,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基体的热响应明显加快,系统达到热平衡所需时间相应减少,可有效提高热机械数据存储速率.采用数值差分方法对一维探针-基体的传热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解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总体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7.
从WSBPEL程序中学习Web服务的不确定动作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智能规划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Web服务组合(WSC)方法.用规划进行WSC需要Web服务(WS)的动作模型,而让工程师来写它却很困难.考虑到现存WSC解决方案多用Web服务业务流程语言(WSBPEL)手工编写,可从现存方案中提取动作模型.由于WS本身有不确定性,且现存方案中蕴含对WS的语义要求,所以学习的应是体现流程语义且包含条件效果的不确定动作模型.为此,先将WSBPEL程序转成保留流程语义的标签转换系统(LTS);然后将动作模型学习技术扩展到包括条件效果的不确定规划(NDP),并从LTS中学习动作模型.实现了ARMS-WS系统,它可从WSBPEL程序中学习WS的不确定动作模型.  相似文献   
78.
论文在应用负载平衡条件对并行分组交换(PPS-parallelpacketswitch)结构稳定性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析PPS结构业务分配算法的约束条件以及PPS分层和内部加速比的选取范围,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一种PPS结构的设计步骤,为PPS结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9.
利用一级气炮发射半球形头弹冲击2 mm厚的编织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角度为0°、30°和45°,通过高速相机记录弹靶撞击过程并得到弹体速度数据。利用拟合公式处理试验数据,得到不同冲击角度时的弹道极限值,并和理论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冲击角度对靶板弹道极限、能量吸收率和失效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45°斜冲击时的靶板弹道极限最高,正冲击次之,30°斜冲击最低。相同冲击能量时,45°斜冲击的能量吸收率最高,低能量(<80 J)冲击时,30°斜冲击比正冲击能量吸收率高,高能量(>80 J)时,正冲击更高。正冲击时,靶板正面因剪切失效而形成圆形凹坑,背面因纤维拉伸失效形成菱形鼓包,斜冲击形成椭圆形扩孔,且其面积随冲击角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0.
为改善振动信号修复效果,引入贝叶斯压缩感知(BCS)理论,并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贝叶斯压缩感知修复方法,以解决连续缺失信号修复问题。针对随机缺失信号,根据压缩感知修复原理,利用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进行修复;针对连续缺失信号,先对其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对分解得到的所有基本模式分量利用多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进行修复,最终将所有修复的基本模式分量累加得到整体信号。利用西储大学公开轴承数据进行修复实验,发现所提方法在时频域指标、误差、信噪比、峰值信噪比等方面均优于正交匹配追踪和正则化正交匹配追踪算法。从修复效果角度验证,发现该方法成功还原了外圈故障信号基本模式分量中的故障特征频率,达到了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