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94篇 |
免费 | 1449篇 |
国内免费 | 75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40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1182篇 |
化学工业 | 3038篇 |
金属工艺 | 834篇 |
机械仪表 | 953篇 |
建筑科学 | 1413篇 |
矿业工程 | 482篇 |
能源动力 | 513篇 |
轻工业 | 995篇 |
水利工程 | 297篇 |
石油天然气 | 1128篇 |
武器工业 | 116篇 |
无线电 | 207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85篇 |
冶金工业 | 768篇 |
原子能技术 | 183篇 |
自动化技术 | 22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313篇 |
2022年 | 491篇 |
2021年 | 708篇 |
2020年 | 476篇 |
2019年 | 465篇 |
2018年 | 507篇 |
2017年 | 511篇 |
2016年 | 448篇 |
2015年 | 611篇 |
2014年 | 779篇 |
2013年 | 894篇 |
2012年 | 1043篇 |
2011年 | 1129篇 |
2010年 | 1009篇 |
2009年 | 1003篇 |
2008年 | 948篇 |
2007年 | 902篇 |
2006年 | 951篇 |
2005年 | 837篇 |
2004年 | 557篇 |
2003年 | 538篇 |
2002年 | 476篇 |
2001年 | 409篇 |
2000年 | 454篇 |
1999年 | 468篇 |
1998年 | 419篇 |
1997年 | 401篇 |
1996年 | 363篇 |
1995年 | 335篇 |
1994年 | 237篇 |
1993年 | 194篇 |
1992年 | 153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戴梅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2,(3)
考察分析了大理、丽江两城镇的外部空间构成。主要结论是:1)该两城镇具有易于识别、软硬相间、融物质功能与精神生活于一体的外部空间构成特色;2) 自然环境、文化意识、使用功能对该两城镇的外部空间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限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应用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对西曲煤显微组分的分子结构和自由基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镜质组、半镜质组和惰质组的芳碳率分别为0.84、0.91和0.93,镜质组分子结构单元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取代基和螯形醌基;显微组分的自由基浓度(10~(18)spins/g):镜质组3.87,半镜质组18.98,惰质组40.10。镜质组自由基为较小的含氧型芳香π自由基,情质组自由基为巨大的纯芳香π自由基;半镜质组的分子结构和自由基性质均介于镜质组和惰质组之间。 相似文献
993.
994.
采用OM、XRD、SEM、TEM和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885~1150℃范围内不同淬火温度对电弧微铸锻增材制造AerMet100超高强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弧微铸锻AerMet100钢原始态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奥氏体组成,呈现出快速凝固的组织特征;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凝固组织逐渐消失,当温度超过1050℃时基本上完全消除;断裂韧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表现出升高的趋势;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没有明显变化;冲击吸收能量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淬火温度为1050℃时达到峰值。在试验温度范围内,1050℃左右淬火可获得优异的强韧性匹配,此时试验钢的断裂韧度为82.9 MPa·m1/2,抗拉强度为2010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50 J。 相似文献
995.
996.
在Zn20Sn高温无铅钎料合金中添加0.1%RE及0.2%~0.8%Ni(质量分数,下同),研究了RE及Ni对钎料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20Sn中同时添加0.1%RE及0.2%~0.8%Ni后,钎料合金的固相线变化不大,而液相线温度降低;RE及Ni对钎料合金的润湿性能及显微硬度有明显的影响,当RE为0.1%、Ni为0.4%时,钎料合金的润湿性能最好、显微硬度最高;随着RE及Ni的添加,在钎料合金中形成了含Ni金属间化合物,且随着Ni含量的提高,金属间化合物的形状、钎料合金的组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和热压法(HP)分别制备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的多层镀钛金刚石/铜复合材料获得。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同时对热导率(TC)和热膨胀系数(CTE)等热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层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理论值参考改良的哈塞尔曼-约翰逊(HJ)模型,同时考虑TiC界面的影响计算,结果为446.66 W·(m·K)~(-1),而热膨胀系数则通过热膨胀仪测试确定。结果显示,经放电等离子烧结的试样与经热压制备的试样相比,缺陷相对较少,界面的结合对于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十分明显。提出了一个界面影响的模型示意图,热导率随着碳化物层厚度的增加和气孔的出现而减小。由此可见,实现高热导率的条件是复合材料中的碳化物层较薄、同时没有气孔的出现。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主要研究了Mg-40Al与Mg-20Ce固液界面在475°C, 500°C和525°C下保温5min至30min的界面反应和扩散层的生长动力学。结果发现,在扩散层中由于Al元素和Ce元素反应生成Al11Ce3, Al3Ce and Al2Ce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的体积分数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扩散层的生长满足抛物线生长规律,扩散层的扩散激活能为42±3.7kJ/mol。实验研究的固液扩散为理解合金熔炼过程中金属化合物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SiC晶须对等离子喷涂YSZ(Y2O3部分稳定的ZrO2)涂层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采用喷雾造粒技术制备了晶须含量分别为0%、1%、2%和3%(质量分数)的团聚YSZ颗粒(0#、1#、2#和3#粉末),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分别制备了0#、1#、2#和3#等4组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及金相显微镜等测试分析设备研究SiC晶须分散工艺和定量表征方法,以及团聚颗粒的形态和涂层的显微结构,并分析了含晶须涂层的成型过程。结果表明:机械搅拌时间增加至5 h时,晶须具有较好的分散程度,对应的晶须面积分数为11.03%。含晶须的团聚颗粒主要呈“水滴状”和“纺锤状”,1#、2#和3#粉末中“水滴状”和“纺锤状”团聚颗粒的数量比例分别为16.5%,22.7%和39.3%。由于非水平态晶须对颗粒中未熔融原粉末在冲击和铺展过程的阻碍作用,涂层的孔隙率随着晶须含量的增加而增加,0#涂层的孔隙率为3.89%,1#、2#和3#涂层的孔隙率分别是0#涂层的3.15倍、4.17倍和7.52倍。 相似文献
1000.
纯镁为密排六方结构,具有较少的独立滑移系导致其塑性较差。研究了纯镁变形后的微观组织演变、力学性能、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纯镁经过等径角挤压(ECAP)变形后晶粒明显细化以及基面织构发生了弱化,导致纯镁的塑性得到了显著地提高。等径角挤压变形后纯镁强度降低主要是因为基面织构弱化影响大于晶粒细化。此外,等径角挤压变形后纯镁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明显增加,纯镁的抗腐蚀性能显著提高。纯镁的腐蚀机理可能从局部腐蚀向均匀腐蚀转变,从而减少了样品在标准模拟体液浸泡中的腐蚀脱落,确保了试样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