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60篇 |
免费 | 784篇 |
国内免费 | 8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85篇 |
综合类 | 939篇 |
化学工业 | 1572篇 |
金属工艺 | 692篇 |
机械仪表 | 911篇 |
建筑科学 | 1422篇 |
矿业工程 | 732篇 |
能源动力 | 353篇 |
轻工业 | 1887篇 |
水利工程 | 581篇 |
石油天然气 | 592篇 |
武器工业 | 167篇 |
无线电 | 129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02篇 |
冶金工业 | 511篇 |
原子能技术 | 268篇 |
自动化技术 | 1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380篇 |
2022年 | 442篇 |
2021年 | 487篇 |
2020年 | 434篇 |
2019年 | 448篇 |
2018年 | 478篇 |
2017年 | 253篇 |
2016年 | 317篇 |
2015年 | 374篇 |
2014年 | 832篇 |
2013年 | 646篇 |
2012年 | 729篇 |
2011年 | 712篇 |
2010年 | 741篇 |
2009年 | 727篇 |
2008年 | 749篇 |
2007年 | 687篇 |
2006年 | 699篇 |
2005年 | 597篇 |
2004年 | 529篇 |
2003年 | 548篇 |
2002年 | 411篇 |
2001年 | 352篇 |
2000年 | 309篇 |
1999年 | 257篇 |
1998年 | 222篇 |
1997年 | 210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206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64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144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87篇 |
1986年 | 70篇 |
1985年 | 56篇 |
1984年 | 61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44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7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7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长岩心流动实验,对比评价了常规土酸(12%.HCl+3%HF)和有机多元酸体系对SN油田储层岩心的酸岩反应情况。采用有机多元酸体系处理的长岩心,对第二段、第三段岩心的改造力度远大于常规土酸,分别为20.2倍与1.67倍,而常规土酸分别为6.05倍与0.53倍,表明有机多元酸体系能起到深部酸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滨北大部分地区中浅层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低,常规油气资源将相当有限,生物气是通过微生物食物链反应而成气,在埋藏很浅的时候就开始形成生物气,因此成熟度较低恰好是适合生物气的生成条件。文章对源岩的发育、分布、埋深、地层温度、母质输入类型、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滨北地区有形成生物气的良好条件,应用同柴达木盆地和莺琼盆地进行类比的方法,确定生化甲烷产气率和生物气聚集系数,通过对滨北地区生物气资源量的计算,认为滨北地区不仅具有生物气的生成条件,而且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03.
对传统驱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建立裂缝-基质模型以模拟裂缝性油藏。应用该模型开展CO_2混相连续注入和吞吐实验,研究CO_2混相注入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特征,并测试产出原油组分,据此分析不同连续注气时间下基质原油产出机理。结果表明,CO_2混相连续注入很难显著提高裂缝-基质模型原油采收率,基质长度为10.0 cm时采收率仅为18.2%,长度为20.0 cm时采收率降至14.1%。原油组分测试结果表明:CO_2注入初期(0~8 h),产出原油组分基本不变,溶解膨胀为主要产油机理,是主要出油阶段;注气后期(8~40 h),产出原油组分明显变化,萃取为主要产油机理,但产油量较少。CO_2吞吐可在连续注气基础上大幅提高采收率72.8%~73.9%;但吞吐效果受生产压差影响,当生产压差为5 MPa时,累积采收率仅为7.9%~12.4%;当生产压差增至20 MPa时,累积采收率最高可达73.9%。 相似文献
104.
采用XeCl准分子脉冲激光,在室温、真空环境下烧蚀银靶,通过改变激光能量密度和靶衬间距,在与靶面平行放置的Si(111)衬底上沉积了一系列纳米银晶薄膜。利用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选区电子衍射技术对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由不同尺寸的银纳米晶粒组成;在固定激光能量密度的条件下,随着靶衬间距增加,薄膜的厚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晶粒间的聚合程度减弱,薄膜(111)晶面的XRD特征谱线强度减弱,(200)晶面的特征谱线强度增强;在固定靶衬间距的条件下,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薄膜的厚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粒间的聚合程度增强,薄膜(111)晶面的特征谱线强度增强,(200)晶面的特征谱线强度略有减弱。结合晶粒成核和传输特性、烧蚀粒子迁移率,以及薄膜沿不同晶面生长所需表面能存在差异的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从军事抗干扰通信和个人通信业务对频谱分配的要求回顾了扩频技术的历史,并着重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码捕获和多用户检测两方面讨论扩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背景下,结合超宽带、多载波调制以及软件无线电等新技术讨论扩频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给出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8.
纳米晶W-ThO_2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引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晶W -ThO2 混合粉。用化学处理去除混合粉的杂质和氧化 ,然后进行真空热压烧结制备纳米晶W -ThO2 阴极材料。测量纳米晶阴极材料的起弧电场强度并与传统阴极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纳米晶阴极材料的起弧电场强度远远要比传统阴极材料要低且稳定 ,从而说明纳米晶阴极材料的电子发射能力强 ,起弧和稳弧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说明干线系统如何实际计算C/CTB和C/CSO,认为C/CTB与传输频道数的关系不同于C/CSO与传输频道数的关系,即Δ(C/CTB)≈-20lg(实传频道数/额定频道数)3/2,Δ(C/CSO)=-20lg(实传频道数/额定频道数)。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