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3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以铝合金轮毂设计为例,对几种常用设计软件的文件格式进行了分析。利用不同文件格式的优点,探讨了不同格式文件间的互相转换。有效地避免了文件转换时可能产生的数据错误和丢失。打破了单个设计软件使用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各个软件的优势部分,使设计手段更加丰富,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72.
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碳质前躯体,合成系列微孔炭。合成的微孔炭比表面积可达2 368 m2/g;在300 K常压条件下,该材料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9mmol/g。通过调节碳质前躯体的配比和老化时间,可以控制微孔炭的孔结构;在炭化过程中,挥发逸出的Zn也对基体碳发挥协同活化功能,进而使微孔炭的微孔含量提高。微孔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随其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3.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质前躯体,采用自发泡法制得泡沫炭.为了提高比表面积,泡沫炭经质量分数65%的HNO3氧化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生长一层纳米炭纤维(CNFs).泡沫炭表面生长一层CNFs后,其比表面积和导热系数分别由40m2/g、107W/mK相应提高到198 m2/g、125W/mK.这种结构的CNFs/泡沫炭复合材料可以用作气相催化反应体系的催化剂载体.  相似文献   
74.
在室温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HNO3溶液(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 and 40%)为氧化介质处理沥青球,而后直接进行高温炭化处理,利用FT-IR、XPS、SEM和元素分析表征HNO3氧化沥青球及其炭化样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用30%HNO3氧化12h的沥青球在900℃高温炭化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球形度和表面形貌;HNO3处理引入的-NO2官能团在400℃前转化为胺基,促进了沥青分子的交联,保证了沥青球炭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当炭化温度为900℃时,胺基进一步发生了环化和芳构化反应,氮原子以吡啶氮和季氮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75.
乔文明  李颖 《热加工工艺》2013,42(4):126-128,130
介绍了常见铝基复合材料的类型,阐述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总结了我国目前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6.
用流化床反应器对沥青球进行了氧化不熔化处理,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沥青球的氧化行为及其后续炭化行为。采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及扫描显微镜对氧化沥青球和炭化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流化床反应器强化了沥青球氧化不熔化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在0.21 m/s的临界流态化气速下,以0.5℃/min快速升温至300℃进行沥青球的不熔化处理,得到具有良好表面形貌和球形度的氧化沥青球及其炭化球,极大改善了沥青球制备过程中氧化不熔化的耗时、耗能问题。  相似文献   
77.
CASELECTSCarbon&GraphiteFibers¥119:96815u对增强纤维——耐热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的研究Nasu,Yoshikazu:atalRep.Ind.Res.Cent.shigaprefect。1991(Pub.1992)....  相似文献   
78.
对人体血清蛋白质(HSA)的吸附进行了热效应和动力学的研究,按照其在准均匀介质中的扩散过程,描述了HSA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服从方程a=kL1/2,在研究合成活性炭(SCN)对HSA的吸附时(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发现该过程伴随有放热行为(每吸附一克蛋白质放热约为50焦耳)。由放热速率和蛋白质吸附速率之比即((?)_q/(?)_τ)/((?)_a/(?)_τ)来表达热效应测量结果。研究了温度、离子强度、起始蛋白质浓度对((?)_q/(?)_a)_τ时间变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被吸附的HSA分子中没有明显的结构形态变化的部分随着起始溶质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79.
孔结构对煤基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制备系列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N_2吸附法及电化学测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孔结构对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活化法可制备出比表面积1 048~3 581 m~2/g、中孔率7%~91%的活性炭电极材料.在3 mol/L KOH无机电解液体系及1 mol/L(C_2H_5)_4NBF_4/碳酸丙烯酯(PC)有机电解液体系中,活性炭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分别达到322 F/g,190 F/g.2~3 nm的中孔对电解质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电解液的扩散阻力,提高电极材料比表面积的利用率,从而增强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0.
神华烟煤活化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神华烟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采用N_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在碱炭比为4:1,800℃活化1 h的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3 134.28 m~2·g~(-1),总孔容1.96 cm~3·g~(-1),中孔率87.94%。该活性炭在3 mol/L KOH水溶液及1 mol/L(C_2H_5)_4NBF_4/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 PC)电解液中均具有高的比电容(分别为281 F·g~(-1),155 F·g~(-1))和低的等效串联内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