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99篇 |
免费 | 366篇 |
国内免费 | 3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59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45篇 |
化学工业 | 408篇 |
金属工艺 | 271篇 |
机械仪表 | 351篇 |
建筑科学 | 378篇 |
矿业工程 | 316篇 |
能源动力 | 119篇 |
轻工业 | 636篇 |
水利工程 | 293篇 |
石油天然气 | 310篇 |
武器工业 | 40篇 |
无线电 | 54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28篇 |
冶金工业 | 165篇 |
原子能技术 | 32篇 |
自动化技术 | 4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155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177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230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263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06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213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5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发酵鸡血为原料,采用微生物法从中分离筛选出细菌60株、霉菌30株,对90株菌株进行透明圈试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终筛选出发酵鸡血的优势菌株为细菌A7、A8,霉菌B1、B4,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菌16SrDNA和霉菌28SrDNA对优势菌株进行分子鉴定,最终得到细菌A7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A8为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霉菌B1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 citreonigrum),B4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该实验的研究为畜产物等食品方面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将非晶Pr4.2Tb0.3Fe78B17.5薄带制备成块状纳米晶复合磁体。研究了烧结条件对磁体密度、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的升高可使磁体得到高致密度,但同时由于其晶粒长大,结果导致磁性能的恶化。在最佳烧结条件下得到磁体的磁性能为Br=1.02T,JHc=220kA/m。磁体具有较好的微观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20nm。 相似文献
115.
116.
介绍了直流增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先进性和经济性.叙述了最新研发的虚拟六相整流器,通过检测表明,增能增效潜力十分明显,而且实测效率高于三相桥式整流器.随着智能电网、微电网的兴起,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启运,原先受直流电网发电机转速和频率约束的屏障,有可能被交流增能技术突破,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能转化效率和提升设备运转效益.也就是说,不管是燃煤发电、水能发电、核能发电还是风能发电,都可以采用交流增能技术或者直流增能技术的不同相关技术,结合现有的发电、变电、输电先进技术产品来提高电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不同泌乳期人乳与牛乳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乳中游离氨基酸种类较牛乳更为丰富,含量也高于牛乳,且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其总量呈下降趋势。牛初乳、牛常乳、人初乳和人常乳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32、0.16、0.63?g/L和0.37?g/L。实验测定的42?种游离氨基酸中,人常乳中检出35?种,牛常乳中测得31?种,其中人常乳中有25?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牛常乳,人乳中组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含量显著高于牛乳(P<0.05),游离谷氨酸在人初乳、人常乳、牛常乳中含量均为最高,而牛初乳中游离牛磺酸含量最高。本研究分析了人乳、牛乳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可为详细的研究母乳氨基酸功能和氨基酸代谢组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为生产婴幼儿奶粉和功能性乳制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乳清蛋白及其生物活性肽具备多种保健功能,其调节血糖的功效受到关注,且乳清蛋白已被证实具有延缓2型糖尿病的功效。糖尿病是当今全球十大致死疾病之一,而90%的糖尿病患者所患为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营养治疗是当下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前人的研究表明乳清蛋白及其生物活性肽调节血糖机理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促进肠促胰素分泌等。本文综述了乳清蛋白及其生物活性肽调节血糖的作用及其调节血糖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归纳了乳清蛋白源二肽基肽酶-IV抑制肽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乳品行业革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研究了泊洛沙姆(Poloxamer)对再生丝素蛋白(RSF)凝胶化结构及形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DTA)表征了Poloxamer对RSF凝胶化的影响作用。FTIR、XRD和TG-DTA研究表明Poloxamer与RSF共混后极大的加速了RSF的凝胶化转变,并且随着共混溶液中Poloxamer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占的共混比例越大,其凝胶化时间越短,但对所形成的水凝胶的结构和形态影响很小。SEM研究表明RSF-Poloxamer凝胶为片层状结构,这是由于其凝胶化过程中大量丝素分子由无规卷曲转变为β-折叠结构所致,随着Poloxamer含量的增加,RSF-Poloxamer凝胶的片层结构变得越来越规整。 相似文献
120.
利用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单独或分布水解牛乳,均使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αs-酪蛋白的抗原性降低,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水解60 min后,αs-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抗原降低率分别为83%,91%,13%;风味蛋白酶水解60 min后,αs-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抗原降低率分别为93%,93%,55%;胰蛋白酶水解40 min,风味蛋白酶水解20min后,αs-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抗原降低率分别为96%,96%,71%.因此,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分步水解牛乳蛋白抗原降低最显著,苦味最低,双酶分步水解后,产生大量分子量在5 000 u以下的肽.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分步水解牛乳技术将为婴儿配方乳蛋白脱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