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封装条件对气体捕捉法制备泡沫Ti-6Al-4V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封装阶段氩气压力及粉末粒径,制备不同类型致密化的预制坯,并进行不同温度下20 h等温发泡实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对发泡后坯料孔隙率进行测量,通过SEM对坯料内部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大孔孔径及单位截面积内孔洞数量进行统计,研究封装氩气压力及粉末粒径对预制坯等温发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封装氩气压力可以使预制坯发泡后孔径增大及孔洞数量增多,但过高的封装氩气压力及过大的粉末粒径均不利于预制坯发泡。较理想的初始封装条件为:氩气压力0.4 MPa,粉末粒径75~150μm。其经过980℃/100 MPa/4 h热等静压后制备的预制坯在950℃/20 h等温发泡后能够得到平均孔隙率达到29.2%的泡沫Ti-6Al-4V,大孔孔径平均值达到143μm,基体内孔洞成球形且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84.
氢处理对TC4钛合金组织及室温变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压缩实验研究置氢TC4钛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及室温变形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置氢的微观组织、相组成和断口特征。结果表明:氢作为口稳定元素,降低了合金的相变点,促进斜方马氏体口矗的生成;合金在马氏体和氢的共同作用下,经过相变点以上及两相区淬火后,屈服强度σ0.2大幅下降,抗压强度升高,极限变形率提高;相变点以上淬火降低幅度高于两相区,在氢含量为0.44%时,σ0.2降低了30%,极限变形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85.
在700℃-850℃的温度范围内对Ti-6%Al-4%V(质量分数)合金板材进行超塑性拉伸试验,研究了应变速率为3×10-4-5×10-38-1条件下的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6A14V合金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低温超塑性变形能力.在800℃初始应变速率ε=5×10-4s-1条件下,延伸率达到536%.在较低的700℃下变形(ε=5×10-4s-1),延伸率仍然超过了300%.在整个变形温度区间内,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均为0.3左右,最大值为0.63.在850℃变形激活能与晶界自扩散激活能十分相近,表明晶界扩散控制的晶界滑动是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在700-750℃,变形激活能远大于晶界自扩散激活能,位错运动是激活能升高的原因.在800℃变形的激活能介于两者之间,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变形机制逐渐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6.
以L2纯铝为基体金属,TiH2粉末为发泡剂,通过累积叠轧试验,探索泡沫铝制备的新方法。结果显示,叠轧道次对泡沫铝孔隙率与平均孔径影响显著,叠轧道次越多,孔隙率越高,平均孔径越小;TiH2含量与发泡温度是影响发泡驱动力的主要因素,试验温度范围内,发泡剂含量越大,温度越高,发泡驱动力越强,发泡后孔隙率越高,并且平均孔径也越大。叠轧6道次的L2纯铝,发泡剂含量0.5%(质量分数),在670℃条件下发泡5min,可以获得孔隙率61.4%,平均孔径1.6mm的泡沫铝。上述研究表明,累积叠轧焊是一种有效的泡沫铝制备方法,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获得孔隙均匀,高孔隙率的泡沫铝。 相似文献
87.
88.
在700℃-850℃的温度范围内对Ti-6%Al-4%V(质量分数)合金板材进行超塑性拉伸试验,研究了应变速率为3×10^-4-5×10^-3s^-1条件下的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6Al4V合金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低温超塑性变形能力.在800℃初始应变速率ε=5×10^-4s^-1条件下,延伸率达到536%.在较低的700℃下变形(ε=5×10^-4s^-1),延伸率仍然超过了300%.在整个变形温度区间内,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均为0.3左右,最大值为0.63、在850℃变形激活能与晶界自扩散激活能十分相近,表明晶界扩散控制的品界滑动是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在700-750℃,变形激活能远大于晶界自扩散激活能,位错运动是激活能升高的原因.在800℃变形的激活能介于两者之间,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变形机制逐渐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9.
90.
第二届钛合金结构成形技术交流会暨第七届超塑性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6日至30日在桂林圆满结束。此次会议由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主办,中国航空一集团科技发展部、中国锻压学会超塑性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工艺专业分会协办,法国奥伯杜瓦公司独家赞助,是继2002年上海会议以来,又一次关于钛合金结构成形技术方面的全国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共有来自航空、航天、兵器和船舶等国防工业部门以及高校等50多个单位的13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钛合金新结构设计与应用技术、SPF和SPF/DB技术及其模拟仿真、钛合金的热成形技术、管件成形技术、旋压成形技术、钛合金薄壁结构焊接技术、钛合金化铣和阳极氧化技术等专题进行了交流,并邀请了一些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就相关主题做了学术与技术报告,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钛合金结构成形方面的科研、生产中的新进展,显示出钛合金结构成形技术在武器装备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