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水质风险评价在跨界水污染预警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构建跨界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中,针对突发事故中污染物浓度的非稳态特征,对EPA推荐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预警指标.利用松花江硝基苯污染和北江镉污染这两个近年典型跨界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水质健康风险表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风险评价模型可操作性强,可快速定量描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为跨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为提高钡铁氧体的吸波性能,以钡铁氧体为芯材,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表面包覆Ni-P镀层的钡铁氧体复合粒子.并利用XRD、SEM、EDS及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成分、电磁吸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钡铁氧体表面包覆完整的Ni-P合金镀层,化学镀工艺显著改善材料的电磁性能,并提高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镀后复合粒子在2~18GHz频段内,最大反射率为-24.3dB,大于-10dB的吸收频带宽约2.8GHz.  相似文献   
73.
负载型湿式氧化催化剂RuO2/γ-Al2O3活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O2 /γ Al2 O3 催化剂 ,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重点研究了进水 pH值和温度对RuO2 /γ Al2 O3 催化剂组分溶出和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催化剂在降解苯酚过程中存在着组分溶出现象 ,随着进水溶液pH值降低催化剂组分溶出量增加 ,且在进水为酸性时苯酚去除率高于碱性时的去除率 .反应温度升高 ,催化剂组分溶出量降低 ,苯酚去除率增加 .采用在负载型RuO2 /γ Al2 O3 催化剂中掺杂Ce和Zr的方法对抑制催化剂组分溶出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掺杂Ce和Zr后有效地降低了RuO2 /γ Al2 O3 催化剂组分的溶出 ,且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74.
电催化氧化降解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一种降解阿特拉津的新型有效方法,以Sb掺杂钛基SnO2电极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对阿特拉津废水进行降解,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分析阿特拉津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200 A/m2、阿特拉津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溶液pH值为6.97、反应30 min后,阿特拉津去除率达100%,此时能耗仅为6.67×10-2kWh/g.阿特拉津的电催化氧化降解过程主要为脱烷基、脱氯-羟基化、烷基氧化等反应,伴随着阿特拉津的降解,生成OHA、DAA、ANE等一系列中间产物.电催化氧化方法可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中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75.
混合菌群用于纤维素糖化和燃料酒精发酵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刚果红纤维素平板法分别从田间腐烂的秸秆、潮湿地中的腐烂落叶内筛选出12株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分别进行了在不同温度、pH和时间条件下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和滤纸酶活(FPA)的检测,筛选出了4株分解效率较高的菌株。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2株菌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筛选出了2株产酶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采用扫描电镜,对菌株形貌进行了分析。应用2株纤维素分解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的同时糖化发酵工艺,分别进行了单菌株和混合菌株的玉米秸秆糖化及燃料酒精发酵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混合菌群发酵后酒精产量为16g酒精/100g秸秆。  相似文献   
76.
微藻培养的高成本阻碍了微藻生物柴油的工业化推广。文章以市政污水作为Chlorella vulgaris的培养基,分别在水力停留时间(HRT)24,48,96 h和间歇运行时对其进行培养。随着HRT的增加,C.vulgaris在系统生物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增大,而且细胞密度和脂含量也分别由HRT 24 h时的0.088 g/L和8.4%提高到间歇时的0.164 g/L和14.3%。HRT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小,不同HRT时,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在66.1%~71.1%和37.6%~51.1%,TN的去除率则仅为5.9%~11.2%。对间歇污水处理过程碳元素流动分析表明,污水中的71.1%有机碳被微藻利用,其中94.6%被转化为微藻生物质,其余被代谢为CO2释放,废水中有机碳(COD)转化为微藻油脂的转化率为11.6 mg/(mg.L)。  相似文献   
77.
王东波  田言  冯玉杰  韩俐伟 《化工学报》2007,58(12):3180-3184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苯乙烯(St)单体,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O2-g-PS纳米微球,用FTIR、TEM、XPS和TG分析了SiO2-g-PS的结构。结果表明,乳液聚合产物基本呈球形、SiO2为核、PS为壳的核壳结构。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SiO2-g-PS填充量较低[4%~6%(质量)]时,SiO2-g-PS/P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并对PP的结晶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78.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稀土铈掺杂钛酸钡纳米晶粉体,借助XRD、Raman、SEM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晶相、晶格常数、粒径、表面形貌及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铈掺杂样品均形成四方相钛酸钡微晶,晶粒发育良好.随着铈掺杂量增大,晶粒逐渐细化,晶格常数a变大,晶格常数c减小;与未掺杂钛酸钡相比,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稀土铈掺杂材料(掺杂量0.2%)的反射损耗明显地提高,反射峰发生蓝移,尤其5.8GHz和7GHz处反射损耗分别提高了15dB和30dB,频带拓宽近2倍.由此可见铈掺杂有利于改善钛酸钡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79.
采用浸渍改性法将水杨酸(SA)与精氨酸(Arg)修饰到纳米TiO_2颗粒表面,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热重分析以及接触角测定仪对改性粒子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改性颗粒为介孔混晶结构的片状纳米粒子,颗粒较未改性前表面亲水性减弱且在水中团聚减轻。研究了乳化时间、水相pH值与电解质、固体粒子用量、油相体积分数、静置温度对改性粒子稳定的硝基苯/水型Pickering乳液的静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pH=3~5时和Na Cl浓度为0.05~0.2 mol/L时,乳液静置稳定性最佳;乳液乳化系数与固体粒子用量呈成正比关系;观测到乳液在油相体积分数为40%发生转相。测定了固体颗粒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发现改性颗粒具有类似双亲性高分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80.
采用间歇式水热预处理方法,考察了不同水热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热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解效率。在180~220℃,10~25 min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预处理后半纤维素移除率和纤维素损失率也随之增大,但木质素质量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在210℃,25 min时得到最大半纤维素移除率为86.0%。以半纤维素移除率、木质素移除率和纤维素损失率为因变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或二次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不佳时)拟合分别获得回归模型。模型显示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三者均具有显著影响。分析敏感性显示处理温度对三种因变量的影响均大于处理时间。经210℃,20 min处理后,纤维素酶解率最高为76.2%,继续提高处理温度和延长处理时间半纤维素移除率提高,但纤维素酶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