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3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1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该文研究了浓缩红枣汁中酶活残留对果汁乳饮料稳定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含有果胶酶或纤维素酶的浓缩红枣汁会引起果胶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稳定体系的产品粘度降低。采用粒度、粘度、离心沉淀率、lumisizer扫描来研究添加含有酶活残留的浓缩红枣汁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生产果汁乳饮料时,如果添加含有酶活的果汁,产品稳定性会明显下降,表现在成品粒度增大、粘度下降、离心沉淀率和不稳定性指数成明显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建立以CMC溶液的粘度比值V_1≥80%作为判定浓缩红枣汁中无纤维素酶酶活残留的判定方法,建立以果胶溶液的粘度比值V_1~′≥85%作为判定浓缩红枣汁中无果胶酶酶活残留的判定方法。其中V_1为2%CMC溶液中添加果汁与不添加果汁的粘度比值;V_1~′为2%果胶溶液中添加果汁与不添加果汁的粘度比值。  相似文献   
42.
细菌纤维素(BC)经由多种有机酸(乙酸、正己酸、月桂酸)表面酯化,得到细菌纤维素乙酸酯(C2-BC)、细菌纤维素正己酸酯(C6-BC)、细菌纤维素月桂酸酯(C12-BC),将BC及酯化产物分别加入到聚乳酸(PLA)溶液,采用热致相分离技术(TIPS)制备出BC(BC酯化产物)/PLA复合材料,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显示,BC以及酯化产物均匀分布在PLA中,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酯化产物的添加提高了PLA的结晶度,但是对PLA链的移动性没有太大影响。同时,BC及其酯化产物的的引入,提高了PLA的降解温度,并且随着酯化支链的长度增加,杨氏模量和抗拉强度也相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3.
细菌纤维素乙酰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与醋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制得醋酸细菌纤维素(BCA),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催化剂的用量对合成BCA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的羟基被乙酰基取代。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5 h,细菌纤维素为1.0 g时,醋酸酐用量为20mL,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0.1 mL,BCA产率可达98%以上,取代度达2.9以上。  相似文献   
44.
以氯化钙(Ca Cl2)和壳聚糖(CS)作为交联体系,膨润土(BT)作为吸附剂制备了负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海藻酸盐(SA)复合凝胶微球,以其载药率(DLR)和平衡溶胀率(ESR)的比值作为响应值(UR,UR=DLR/ESR),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模型和考察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00%~3.00%)、膨润土质量分数(1.00%~5.00%)、氯化钙浓度(0.10~0.40 mol/L)和壳聚糖质量分数(0.50%~1.50%)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值与四因素关系符合二次模型,在实验范围内,该数学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在各因素设定范围内预测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39%、膨润土质量分数2.81%、氯化钙浓度0.24 mol/L、壳聚糖质量分数0.71%。在该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实验,实际测得的平均响应值为3.550 9%,与理论预测值3.583 6%无显著性差异。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复合凝胶微球,包封率为98.31%,载药率为2.11%,并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45.
以聚乙烯醇(PVA)作为助纺剂,对疏水改性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海藻酸辛酰胺(ACA)进行电纺性能研究。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电导率仪和流变仪对ACA的胶体界面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多晶X射线衍射仪对ACA/PVA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官能团和晶型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疏水改性使海藻酸钠(SA)分子灵活性增强,ACA分子可以蜷曲形成水动力学粒径大小为324 nm(PDI=0.38),zeta电位为-43.8 m V的胶束。疏水改性和添加PVA助纺剂可以有效地降低SA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使其有效链缠结增多,ACA/PVA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形貌更加规整均一。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CA和PVA两者间的氢键作用力是其增加链缠结点,实现静电纺丝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46.
采用海藻酸辛酰胺作为囊材,基于微乳模板制备了功夫菊酯水悬纳米胶囊。采用透射电镜对纳米胶囊的形貌进行了考察;结合激光粒度仪对胶囊的粒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海藻酸辛酰胺、氯化钙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制备的胶囊粒径的影响;并使用气相色谱测定胶囊中功夫菊酯的释放量,研究其释放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加入表面活性剂量的增加,纳米胶囊的粒径逐渐减小;当w(功夫菊酯)=2.5%,w(表面活性剂)=17.5%,w(海藻酸辛酰胺)=0.1%,w(CaCl2)=0.05%时,水悬纳米胶囊平均粒径为7.76 nm;功夫菊酯纳米胶囊累积释放率达到60%时需300 min,微乳需200 min,纳米胶囊减缓了芯药的释放。  相似文献   
47.
采用生物法合成了高纯度的细菌纤维素(BC),通过浓硫酸水解制得细菌纤维素纳米晶(BCN)。以液体石蜡为油相,BCN为固体乳化剂,在超声作用下制得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SEM,TEM,FT-IR,XRD,接触角测量仪及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BC及BCN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CN质量浓度、水相p H和离子强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C在浓硫酸水解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其水解主要发生在无定型区,使所得BCN的结晶指数高达97%。BCN悬浮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值分别为462.5 nm和-40.8 m V,其三相接触角为95.7°,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在超声乳化作用下制得的乳液粒径大小为8.6~17.3μm。通过调控水相p H能够改变BCN表面电荷密度,从而改变乳液的稳定性,随着水相p H的增大,乳液相体积分数增大,乳液稳定性增强。随着Na Cl浓度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乳液相体积分数减小。此外,SEM的观测结果表明,BCN在稳定Pickering乳液过程中呈现纤维线条和聚集体颗粒2种形态。  相似文献   
48.
以海南特有的椰子水为原料,通过木醋杆菌合成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通过膜分离将大分子凝胶和菌种以及破碎细胞除去,采用等电点法和Sevage法除蛋白、乙醚除脂肪、离子交换树脂除盐、DEAE-32柱进行柱层析得到中性纳米细菌纤维素,经过Sephadex-G100柱层析精制得到重均分子量(Mw)为9598,分子量分布指数约为1.1的纳米细菌纤维素。用透射电镜测试了其形貌,证明其颗粒近似球形,直径约20nm。  相似文献   
49.
精细化工研究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分析及在微乳剂的应用为例,构建精细化工研究综合性实验的新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从有机组合的系统实验中学习解决综合性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像做一个科研项目一样来研究并完成一个实验,这对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一种挑战,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钻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科研素质,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耐心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比较左室舒张功能不同水平瞬时减速度波强(Decelerating Wave Intensity W2)的变化,探索W2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WI检测,记录患者W2值。检测二尖瓣血流E/A、DT、AT、IVRT、肺静脉血流PVs、PVd、PVa、PVa-dur。记录患者6min步行距离(6Minutes Walking Distance,6MWD)。结果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后W2值、DT、AT、IVRT、6MWD出现相应变化,正常组W2:(2500±1401)mmHg·m/s3(1mmHg=0.133kPa),轻度受损组W2:(2170±928)mmHg·m/s3,中度受损组W2:(870±400)mmHg·m/s3,重度受损组W2∶(767±361)mmHg·m/s3,随着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加重,W2值随之降低,尤其在中重度受损时降低明显。结论W2可成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一项有价值的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