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53篇
机械仪表   13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篇
冶金工业   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双金属带锯条表面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金属居条基体表面存在着含Mg,Si,Cu和S等元素的Al2O3和Fe2O3复合氧化物夹杂组成的微凹坑,是表面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时效对Cu-0.15Ag-0.1Fe合金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和时效温度的升高,Cu-0.15Ag-0.1Fe合金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先急剧增加随后逐渐降低;合金经960℃×1 h固溶,在500℃时效2 h后可获得较好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24 HV和442 MPa;当时效时间增加到6 h,可获得较高的电导率,达到82.5%IACS。通过透射显微镜分析,该合金中的强化相是γ-Fe粒子,与以前报道的Cu-Fe系合金的析出强化相是α-Fe不同。  相似文献   
113.
Er在Al-Mg-Si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其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3种不同饵元素含量的AI-Mg-Si合金,利用显微组织观察(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硬度测试与差热分析(DSC)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元素Er在AI-Mg-Si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并运用Miedema模型对Er在AI-Mg-Si合金中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I-Mg-Si合金中,E:元素的添加可以有效细化铸态晶粒,减小枝晶间距.AI-Mg-Si-Er合金凝固过程时可形成α(Al)+ Er5 Si,初生共晶组织,显微组织呈鱼骨状,合金中大量Er_5 Si_3相的形成,使可时效析出的Mg_2Si相减少,合金硬度值减小.原子亲和力和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焓的计算结果显示Er-Si原子之间的亲和力大于Mg-Er和AI-Er原子之间的亲和力,且饵硅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焓负值更大,熔点更高,因此,在AI-Mg-Si-Er合金中,Er原子与Si原子优先形成饵硅相.  相似文献   
114.
为改善接触线的耐磨性能,在Cu-Ag合金中添加微量Fe元素制备了Cu-Ag-Fe合金接触线,研究了电流强度、滑动速度和载荷对Cu-Ag-Fe合金的磨损形貌及磨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电流强度、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增加,合金的质量磨损率明显增加.磨损形貌表明,在受电滑动条件下,磨损形式以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电侵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15.
硫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姝皓  易丹青  刘娟  郑康丽 《电池》2007,37(3):208-211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电化学制备硫酸掺杂导电聚苯胺(PANI)的优化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对导电聚苯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制备的最佳条件是:硫酸和苯胺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和0.5 mol/L,电流密度为12 mA/cm2,合成温度为30℃.在这种条件下,制备的聚苯胺具有一定的结晶度,其微观形貌为球形,颗粒均匀细致、堆积密实,比表面积较大(127 m2/g),具有良好的电导率(4.15 S/cm)和可逆性,与镁合金组成电池的各项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16.
电子探针是在电子光学和X射线光谱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分析仪器。为了使材料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电子探针的分析功能和利用电子探针进行材料的研究与分析,本文介绍了JXA-8230型电子探针工作原理和主要分析方法,并采用电子探针对AgNi触头材料进行了定性、定量和元素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AgNi触头中除了含有Ag和Ni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C和W元素,其中W元素主要分布在Ni相中。  相似文献   
117.
The WC-6% Co(mass fraction)substrate surfaces were chemically pretreated with the two-step etching method,using Murakami reagent for 3-7min,and then an ψ(HNO3):ψ(HCl)=4:1 soluton for 1-15min,Diamond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the substrates by a hot-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reacto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 content of the substrate surfaces can be reduced from 6% to 0.12% within the etching depth of 5-10μm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ubstrates is increasesd up to Ra=1.0μm,as well as th substrates hardness is decresased from HRA 89..to HRA 84.2 after the two-step etching,A slight preference towarde {111} orientation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XRD patterns and SEM micrograph of diamond film on WC-6%Co sample.The morphology of small rice-like ballas diamond was observed on the WC-6%Co substrates.A typical Raman spectrum with a sharp peak at 1332cm^-1 for the diamond film indicates that the deposited films are good-quality polycrystalline diamond.The indentation testing shows that the adhesion between diamond film and the substrate after HF CVD deposition is good.  相似文献   
118.
准晶体是八十年代中发现的一种新结构物质,木文扼要地介绍了准晶体的发现过程。它的结构特点和结构模型以及相应的理论。它的制备方法和形成条件,探讨了它的稳定性各项物理性能和形成缺陷问题,最后还提出了对今后发展趋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9.
纳米晶掺Ce硬质合金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了晶粒度约11nm的掺Ce硬质合金粉末。用XRD、SEM和DTA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高能球磨过程中,掺Ce硬质合金粉末的结构、形貌和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微量Ce的加入,有利于硬质合金粉末晶粒的细化;高能球磨10小时,即可获得晶粒度为30nm的掺Ce硬质合金粉末;高能球磨20小时,Co相的X-ray衍射峰消失,说明Co相已完全固溶或亚固溶于WC相中;高能球磨30小时,可获得晶粒度的11nm的掺Ce硬质合金粉末。DTA分析表明,与高能球磨前的粉末相比,在300-600℃加热时,高能球磨掺Ce硬质合金粉末出现了明显的结构驰豫。  相似文献   
120.
铌合金表面硅化物涂层热震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铌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 采用复合包渗法在Nb521合金表面制备了以MoSi2为主体的硅化物涂层, 对涂层进行了室温~1650 ℃热震试验, 利用XRD, SEM, EDS以及EPMA等检测手段对热震前后涂层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 涂层室温~1650 ℃有效抗热震次数可达600次; 热震过程中, 元素扩散导致涂层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Nb5Si3低硅化物层的产生对裂纹扩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