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51篇
机械仪表   13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篇
冶金工业   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考虑电荷的注入、无序系统中载流子的输运及极化子激子的解离和复合过程,建立了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效率的理论模型.计算并讨论了离化距离对器件复合效率以及注入和复合对器件电致发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通过降低金属/有机物界面势垒可以显著提高器件的EL效率;(2)当两电极均为欧姆接触或一个电极欧姆接触,一个电极是接触限制时,在低场下EL效率由注入决定,而高场下复合起主要作用;(3)当两电极均为接触限制时,EL效率主要由注入过程来决定.此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92.
摘要:研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温轧及退火态Fe-13Cr-4.5Al-2.2Mo-1.1Nb(质量分数,%)钢的织构、晶界类型和Laves相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温轧变形,70% 的样品出现显著的变形不均匀组织,利用Taylor因子解释了不均匀变形特征,晶粒取向以变形织构α、γ和<100>//ND为主,比例分别为43.3%、39.0%和17.1%,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为1298.1MPa和1371.6MPa,伸长率4%。750~800℃退火30~60min后,再结晶晶粒尺寸小于10μm,γ织构比例减少至11.9%~15.5%,此时屈服强度为790~860MPa,抗拉强度为840~890MPa,伸长率为20%左右。1000℃退火5min后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γ织构增加至39.1%,此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67.7MPa、800.7MPa和25.6%。1000℃时随退火时间增加,γ织构增加至50%以上,Laves相的钉扎是γ织构增加的原因。600℃温轧的微观组织和300℃温轧的类似,但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伸长率增加。  相似文献   
93.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形成焓,并结合Wagner–Schottky模型,研究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在523、673、823和1 000 K时点缺陷浓度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4个温度下,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中Al空位浓度最小,Li空位浓度次之,Al反位和Li反位的缺陷浓度较大。Al反位和Li反位缺陷浓度在理想金属间化合物Al3Li化学计量比成分处基本相同,不过两种反位的缺陷浓度随着合金成分相对于化学计量比成分的偏离而变化显著,在富Al端Al反位缺陷浓度较大,在富Li端Li反位缺陷浓度较大。运用Arrhenius方程计算点缺陷的有效形成焓,结果显示Al反位和Li反位的有效形成焓较小且基本相同,Li空位次之,Al空位最大。  相似文献   
94.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工业纯钛板在碱性环保型溶液中阳极氧化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是温度为25℃,阳极氧化电流密度为120 mA/cm2,N aOH 70 g/L,N aA lO215 g/L,氧化时间为60 m in。测试结果表明:钛氧化膜为白色、多孔状的陶瓷膜层,膜层主要成分为T iO2,氧化膜的显微硬度远高于基体硬度;氧化膜的耐蚀性明显高于钛基体,可以达到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运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Mo(111)/MoSi2(110)的界面结构,并通过元素界面偏析能的计算确定了Al、Cr和Nb在Mo(111)/Mo Si2(110)的偏析位置,结合脱粘功和差分电荷密度揭示了Al、Cr和Nb对Mo/Mo Si2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i顶位型配位方式的界面能最小,最为稳定,在Mo(111)/MoSi2(110)界面结构中倾向于以Si顶位型配位方式结合,其界面分离面在近界面Mo Si2(110)一侧的亚界面层。Nb对界面结合不利,Cr可适当提高界面结合强度,而Al对界面强度的影响取决于其界面覆盖度。究其原因是由于Nb在界面偏析形成的Nb—Si键相比于Mo—Si键有明显减弱,Cr形成的Cr—Si键略有增强,而Al的界面覆盖度对形成的Mo—Al键强弱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6.
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纳米WC粉末与超细钴粉为原料,采用行星球磨混料→压制成形→氢气脱胶→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WC-10Co超细晶硬质合金.研究表明,采用行星球磨混料获得的混合料分散均匀,颗粒细小且成形性好.采用该混合料在1 360℃下真空烧结制备的超细硬质合金其平均晶粒尺寸约0.34μm,抗弯强度3 100 MPa,硬度HV60为1 900,断裂韧性10.3 MPa·m1/2  相似文献   
97.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混合粉末,再通过真空热压法制备具有高致密度、组织性能均匀的Nb-38Ti-11Si-3Al双相合金,并考察其高温氧化行为。利用金相显微镜、XRD、SEM和EDS等手段分析合金成分、显微组织与形貌对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压制备Nbss+(Ti,Nb)5Si3复合材料是可行的,α-Ti片层组织使基体中氧的固溶度大为降低,(Ti,Nb)5Si3相降低了氧在基体中的溶渗度,合金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8.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纳米碳化钨粉末制备过程中不同炭源、碳化温度和碳化时间对产品物相及晶粒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较佳的碳化工艺:即有机炭在碳化温度和碳化时间分别为1100℃、2h的条件下进行碳化。  相似文献   
99.
Ni70Mn25Co5合金组织对人造金刚石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触毁合金组织结构及第二相含量对金刚石合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组织中第二相含量的增加,金刚石粒度变细,强度降低,合成工艺调节难度增加;触媒再结晶组织有利于金刚石合成效果的提高及合成工艺的改善,触媒组织中第二相 位错明显影响金刚石形核数量。  相似文献   
100.
熔铸工艺对2618合金中Al9FeNi相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熔体过热、加冷料搅拌及冷却速度对2618合金中Al9FeNi相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618合金熔体720℃正常熔炼浇注相比,熔体960℃过热处理可得到更加细小均匀的针片状Al9FeNi相,特点是880℃过热加纯铝锭冷料搅拌处理可得到长度约4um的细小颗粒状Al9FeNi相,而合金熔体在720℃过热后缓慢冷却导致Al9FeNi相的初晶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