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工作流的配电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配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业务活动具有很强的流程性,采用工作流技术开发配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适合的.结合工作流技术,该文分析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阐述系统设计过程中工作流程的抽象与描述、数据流的处理、用户权限设置、业务过程监控等设计内容,并基于BEA Weblogic Integration工作流系统平台进行了系统实施.实践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针对LANDSAT-5 TM多光谱图像存在散粒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异常探测和光谱归一化处理来检测及去除噪声的算法。视散粒噪声为强光谱异常,基于RX算子探测像元异常,根据异常分布统计特征确定含散粒噪声的像元;再以含散粒噪声的像元为中心,利用邻域内像元各分量上的光谱归一化分值,确定散粒噪声所在波段。利用邻域内具有最相似光谱的像元对应分量替换散粒噪声所在的像元分量。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去除TM图像中的散粒噪声。  相似文献   
23.
采用“PC 机+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的设计方案,设计开发了基于LabVIEW 的多轴运动监控平台,并在LabVIEW 中通过ActiveX 技术开发了平台控制界面和监测程序。所开发的平台具有较高的控制性能,且开发周期短,易操作。  相似文献   
24.
本文根据通信建筑在地震中受损情况的调研结果,分析了通信建筑地震破坏特征,总结其震害经验,提出了通信建筑建设及震后恢复的建议,对今后进行通信建筑震害调研及有效应对震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中通信建筑受损情况,分别研究了基于抗震设防烈度和基于地震实际烈度的通信建筑震害矩阵,确定了地震损失评估模型,为通信建筑震后快速评估提出了建议及方法。  相似文献   
26.
姚店油田注水试验区王84井组微量物质示踪剂动态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井间微裂缝和高渗条带是控制注入水快速突破的主要因素。在注水初期,微裂缝和高渗条带起主要驱油作用,注入水突破是导致含水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采用分层注水或周期性注水,可以进一步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27.
总结纺织厂空调节能降耗的一些实践经验。从纺织空调设备周期检修、空调电气设备周期维护、空调调节方法、环境因素考虑、创新技术和设备改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节能效果,吨纱折14.5tex空调设备耗能占比由9%降低到8%,实现吨纱空调用电243kW·h。  相似文献   
28.
在进行高碳薄钢板冲压件的热处理变形数据分析时,发现许多种类的数据不具有标准概率分布特征,不宜使用常规的统计方法。为此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提出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主要包括热处理变形中误差范围的估计、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区间数的计算。研究结果为汽车离合器轴承冲压套圈热处理变形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将掺量为6~13kg/m3的粗合成纤维和掺量40~60kg/m3的钢纤维掺入水泥混凝土后,对硬化混凝土动载特性的效用,试验研究了国产异型聚丙烯、日本Barchip、美国Forta粗合成纤维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弯冲击性能,探讨了纤维掺量对冲击动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纤维掺量增加,纤维混凝土梁的初裂冲击次数先增加后减少,破坏冲击次数一直增加;粗合成纤维对混凝土冲击性能有显著的增韧效果,混凝土由脆性破坏变为有良好的延展性.  相似文献   
30.
SMA超弹性及减隔震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