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3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给出了一种设计双曲柄滑块机构的简便方法,利用双曲柄机构来保证良好的急回运动特性,利用曲柄滑块机构获得较好的动力性能和运动要求,计算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MATLAB平台中的SIMULINK工具对双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进行了仿真分析.将机构作为一个系统,通过其运动学方程来构造仿真模型,以机构的初始位置来设定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后,得到了机构的运动参数仿真分析结果.最后以一个平台印刷机的主传动机构作为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桥式起重机桥架设计现状,为充分利用已有设计资源,在基于实例推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参数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技术,使用VB.NET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基于实例推理的桥式起重机桥架设计系统,并对系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设计机械产品时,阶梯轴是一种很常见的支承形式。由于这类轴具有较小的长径比,因此,在分析它的振动时,采用铁木辛柯梁理论比欧拉梁理论更为合适。利用弹性波理论,分析了波在阶梯轴中传播时的反射及透射系数,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研究了弯曲波在阶梯轴中的传播规律,对轴类结构的振动控制或损伤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液压插销式升降系统的作业特点,设计一种二级液压同步控制系统。对二级液压同步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建立非线性数学模型。单桩腿采用速度跟踪-位移耦合同步控制策略、模糊PID控制算法;利用AMESim和Simulink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分析液压系统在启动、偏载、比例方向阀掉电以及传感器受干扰情况下的同步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二级液压同步控制系统具有工作平稳、无超调、可靠性高、同步精度高等优点。该同步控制系统为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桩腿升降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考虑加工工艺及制造资源的限制情况下,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DFM)方法,基于Pro/E平台,利用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和VC++.NET MFC类库,开发了液压支架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实现了液压支架的CAD/CAPP/CAM系统集成,并给出了液压支架CAD/CAPP/CAM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为实现设计与制造的集成化、自动化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某特高压变电站主变套管端部为研究对象,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建立引跨线及主变套管端部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风向、风速对套管端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变套管端部的端子板及接线柱应力和位移较大,为结构的薄弱环节;各零件上应力及位移随风向出现周期性变化,90°风向为最不利风向角,90°及270°风向角时有峰值,交变应力作用下零件将发生疲劳破坏;风速较小时,接线柱和端子板应力及位移变化较小,风速超过12.65 m/s后,随风速增加应力和位移均表现为非线性急剧增加,局部应力超过了屈服极限.  相似文献   
18.
门式起重机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门式起重机组成及工作过程分析,提出了起重机金属结构门架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对动力学模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求解,得出比较精确的、直观的结果,为起重机的动态响应分析、振动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可靠性工程"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数学知识多、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枯燥等特点,教师讲授具有一定难度。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研究,论述了机械专业"可靠性工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的确定与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电动汽车的节能环保性能主要取决于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针对某款纯电动汽车的动力设计要求,笔者进行了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设计,并运用ADVISOR软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参数匹配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该车整车性能的因素,为纯电动汽车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