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金属工艺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碳含量对Ti-60合金时效过程中硅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i-60合金在β和α β相区固溶处理后空冷,形成的片状组织和双态组织中没有硅化物析出.随后在700~800℃时效处理168 h,在α/β片层界面、α片层内及初生α相内析出S2类型的硅化物(Ti,Zr)6Si3.C的加入阻碍硅化物在界面处和基体中的形核和长大,降低硅化物的析出速率.随着合金中C含量的增加,显著减小时效过程中硅化物的析出尺寸,这是由于C的加入,基体中固溶Si的能力增加及Zr原子扩散速度降低所导致的结果.相同温度下时效处理,双态组织中析出的硅化物尺寸比片状组织大.时效温度升高,硅化物的析出直径增大.  相似文献   
52.
1 INTRODUCTIONTitaniumalloyshaveattractedagreatdealofat tentionbecauseoftheirpotentialattractivepropertiesforhigh temperaturestructuralmaterials .Atthesametime ,fortheirexcellentcorrosion ,oxidationre sistanceandlowdensity ,Ti6Al4Vbasedalloysarebeingapplied…  相似文献   
53.
TC18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与热处理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两阶段退火热处理制度的三个温度阶段对TC18钛合金性能、组织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合金热处理温度变化对总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可通过提高中温温度、降低低温温度来提高合金的强度,降低高温温度、提高低温温度可改善合金的塑性,通过降低高温温度或中温温度可提高合金的冲击韧性,显微组织分析表明,TC18钛合金的强度主要受未转变β组织及在其上产生的次生αs相的总的含量、次生αs相的含量、形状的控制;合金的塑性受初生αp相形状及次生αs相的数量、形状控制;合金的冲击韧性受初生αp相的含量及形状控制.  相似文献   
54.
元素Ta对Ti-60A钛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Ta含量的Ti-60A合金在700、750和800 ℃时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测试,并运用X射线、扫描电镜等对Ta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Ta的加入显著改善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主要表现为Ta促使合金表层氧化物更致密细小,减小氧化膜的厚度,增加氧化膜与基体界面的粘附性,提高表面的稳定性;随Ta含量的增加,Ti-60A合金的氧化速率逐渐降低;Ti-60A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服从线性规律,在700和750 ℃氧化时,氧化近似为抛物线型规律;在800 ℃时,氧化近似服从直线规律.  相似文献   
55.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和电子试验机研究Ti43.5Ni47.0Nb9.0Zr0.5丝的相变、显微组织和记忆功能.结果表明:热拉态Ti43.5Ni47.0Nb9.0Zr0.5丝在室温至170 ℃的温度范围内观察不到相变发生,在750 ℃退火时,Ms点和As点分别为-107 ℃和-12 ℃;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逆马氏体相变温度大幅度升高,相变热滞变宽;当变形量为13%时,恢复应力达到最大值,为682 MPa,此时恢复应变为6.3%;恢复应力松弛曲线显示Ti43.5Ni47.0Nb9.0Zr0.5丝达到最大恢复应力后随温度的降低,恢复应力下降,在-20~-30 ℃范围内,恢复应力降至300 MPa以下.  相似文献   
56.
运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钛合金开坯锻造过程进行三维热力耦合模拟,分析不同条件下各过程中温度、应力和应变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模拟研究发现,道次变形量对开坯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变形量太小则会产生搓皮现象;连续锻造过程中两锤之间的重叠对应变分布及坯料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接缝处表面附近应变较大,而芯部应变较小,非接缝区域应变分布与之相反,应调整锻锤重叠区域以提高产品质量;方坯锻造应力应变有叠加效应,控制不当将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缺陷.在综合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钛合金开坯锻造工艺设计提出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7.
采用包套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粉末冶金Ti-5Al-2.5Sn ELI(extra low interstitial)合金,研究了热等静压温度、粉末粒度、后续热处理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当热等静压温度在800℃时,粉末体压坯显微组织保持颗粒形态,致密度为99.2%;当温度在900~940℃时,显微组织演变为完全致密、细小的等轴晶。在α相区热等静压温度下,包套中的Fe在基体中的扩散不明显;在α+β、β相区温度下,Fe在β相中向基体快速扩散,影响合金表面质量。粉末粒度越大,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越大,残留孔隙较多。在α相区热处理,显微组织仍为细小等轴晶;当温度升至1000℃时,出现热致孔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