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5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rtough-space interactions of π orbiatl andσ orbital in molecule tricyclo 4,2,2,2,dodecadiene -1.5 werestudied by means of DV-Xa SVF method using a modelmolecule that consist of two ethylenes with interdeck distanceD.The results show the through-space interactions of the titlemolecule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the through-spaceinteractions of π orbital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σ orbital.Fur-thermore,through-bond interactions of the π orbtial and σ or-bital were analyzed basing on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electronicstructure of the title molecule.Both through-space andthrough-bond interactions are large and the net interactionsare small.The calculated ionization potential energies of thetitle molecule which were obtained by transition-state proce-dur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42.
用量子化学离散变分xα自洽场方法对金属-陶瓷界面电子结构进行研究,讨论原子基组对电子结构的影响,“固体原子”基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固体,计算结果表明表面Mg—O键不如固体内部Mg—O键强,在MgO/Ag界面上Ag原子的存在又加强了Mg—O的键强  相似文献   
43.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的研发是当前人们密切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除新能源的收集外,能量的存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常见的储能器件有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电介质电容器等。其中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但功率密度低;传统电介质电容器的功率密度高,但储能密度低;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介于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电介质电容器具有介电常数高、介电损耗低、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工作电压/电流大、可靠性好、温度稳定性好等优点,已经被应用于脉冲功率器件领域。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但电介质电容器固有的储能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如何提高电容器的储能密度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目前人们研究的重点。与块体材料相比,薄膜电容器的耐压强度高,因此其储能密度高。本文的关注点就是无机储能薄膜的研究现状及提高其储能密度的方法。目前已经对储能薄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结构体系有很多,如钙钛矿结构、铋层状结构、焦绿石结构、单金属氧化物薄膜等。其中钙钛矿结构薄膜是研究最早、最多的一类。目前,用磁控溅射或激光脉冲沉积制备的无铅钙钛矿结构薄膜的储能密度达100 J/cm~3以上。然而,由于薄膜制备方法多、工艺复杂,会产生很多因素影响其性能,特别是储能密度。薄膜工艺的可重复性和性能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综合文献资料可知,提高储能密度的方法主要有:(1)元素掺杂或多相复合形成固溶体,可以提高极化和耐压强度,从而提高储能密度,该方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常见方法;(2)制备工艺的改进也可以提高薄膜的储能密度,改进的方法有退火工艺、局域场工程、取向、应力、电极等方面的调控;(3)叠层结构等异质结构界面调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提高薄膜储能密度的方法,已取得明显效果。本文概述了评价电介质储能特性的主要参数,简要介绍了电介质的分类,归纳了钙钛矿结构、焦绿石结构、氧化物结构等几类储能薄膜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提高薄膜储能密度的方法,最后对无机储能薄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无机储能薄膜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层状类钙钛矿(RNH3)2CuX4半导体薄膜,通过研究发现该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的大小与有机组元的选择有关,有机组元的选择决定了产物在(00 2l)上的择优取向度,而薄膜在(00 2l)取向性越高,其载流子迁移率越大,该体系目前载流子迁移率达到了0.30 cm2V-1s-1,有望应用在场效应晶体管器件中作为通道材料。  相似文献   
45.
在多晶Al2O3基片上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沉积Ni薄膜,将所得的样品N2气保护下在400℃和800℃保温30分种,采用光电子能谱配合Ar3+离子原位刻蚀的方法分析不同热处理样品原子沿纵深方向的化学状态.界面区域化学状态和化学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条件Ni在界面与Al2O3没有明显的化学状态变化,即对界面电子结构的影响不明显,但在高温(800℃)条件下存在Ni向Al2O3基片的扩散.  相似文献   
46.
本文探索采用微波加热方式合成SrTiO3,研究合成体系的微波合成的加热机制,在合成中影响微波加热的主要因素包括合成体系的介电性质、保温材料的结构、生坯的致密度等.在SrTiO3的合成过程中,低温阶段TiO2和SrCO3对体系的升温速率的贡献相接近;高温阶段主要是TiO2的贡献,同时产物对升温有较大的影响,微波加热与常规合成加热方式的明显不同使其在合成的过程、合成的时间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47.
潘冬  罗大兵  吴娴  刘韩星 《纳米科技》2010,(1):51-54,59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氟原子与苯胺分子中胺基氢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苯胺小分子吸附于聚偏氟乙烯表面,然后经过乳液聚合反应,使聚苯胺(PAn)纳米颗粒均匀地包覆在聚偏氟乙烯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过程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胺包覆型PVDF/PAn纳米复合材料,用FT—IR、XRD、SEM、TH2818分析仪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48.
本文采用微波合成新方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材料LixMn2O4,讨论了微波合成工艺条件如保温时间等对产物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700℃~800℃是微波合成LixMn2O4的适宜温度范围,合成时间为10~15分钟,比常规合成短很多,同时探讨了微波合成与常规固相方法合成正极材料在物相结构及其电性能等方面的差别.讨论影响电性能的因素如:合成温度、配比等.  相似文献   
49.
S掺杂LiMn2O4尖晶石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君磊  夏君旨  刘韩星 《材料导报》2003,17(Z1):253-255
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和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xSx,在掺S量x>0.04时,两种方法都不能获得纯的立方尖晶石相.LiMn2O4-xSx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掺杂对LiMn2O4的4V区性能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在3V区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30次循环后容量不但没有衰减而且有一定的增加.S掺杂对LiMn2O4在3V区的改善作用为扩大材料的工作电压范围、提高材料的初始容量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
Amino-terminated polyethers and amino-terminated polyurethane were used as curing agent to cure the epoxy resin together and get a series of cured products. The damping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by DMA test at different measurement frequencies. Damping mechanical tests show that the flexible epoxy resin has higher loss factor than common epoxy. The highest loss factor reaches 1.57. Also the height and position of loss factor peak of the flexible epoxy resin varies by changing the content of amino-terminated polyethers. Results shows that the flexible epoxy resin can be used as damping polymer materials at room temperature or in common frequency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