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9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9篇 |
综合类 | 104篇 |
化学工业 | 195篇 |
金属工艺 | 128篇 |
机械仪表 | 125篇 |
建筑科学 | 150篇 |
矿业工程 | 95篇 |
能源动力 | 32篇 |
轻工业 | 135篇 |
水利工程 | 39篇 |
石油天然气 | 98篇 |
武器工业 | 14篇 |
无线电 | 1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9篇 |
冶金工业 | 102篇 |
原子能技术 | 15篇 |
自动化技术 | 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5篇 |
1966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近几年,除草剂在怒江州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推广,对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除草剂经营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做好市场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3.
采用溶胶-凝胶法新工艺制备了不同配比的纳米级α-Fe2O3-Al2O3-K2O复合氧化湿敏陶瓷。XRD、BET比表面吸附、Archimede排水法等手段对系列纳米陶瓷物相及微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湿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调控各组分摩尔配比为r(Fe:Al:K)=90:5:5,可获得全湿区阻-湿特性线性关系良好、感湿灵敏度较高、湿滞小、使用温度范围宽、响应速度较快、性能一致性优的湿敏元件。提出组份间界面 相似文献
74.
为获得性能良好的镍铁钨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pH 值、温度、电流密度、稳定剂抗坏血酸浓度对镍铁钨合金镀层成分和镀层沉积速率、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镀液pH 值对镀层W含量和镀层沉积速率影响较大;镀液温度对镀层沉积速率、镀层成分和镀层硬度影响均较大;随抗坏血酸浓度增加,镀层沉积速率逐渐降低,镀层表面形貌更加粗糙。在镀液pH = 4,温度60 ℃,电流密度4 A/dm2,抗坏血酸浓度3 g /L 时,镀层沉积速率和镀层的显微硬度较高,表面光亮致密,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75.
为获得性能良好的镍铁钨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pH值、温度、电流密度、稳定剂抗坏血酸浓度对镍铁钨合金镀层成分和镀层沉积速率、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pH值对镀层W含量和镀层沉积速率影响较大;镀液温度对镀层沉积速率、镀层成分和镀层硬度影响均较大;随抗坏血酸浓度增加,镀层沉积速率逐渐降低,镀层表面形貌更加粗糙。在镀液pH=4,温度60℃,电流密度4A/dm~2,抗坏血酸浓度3 g/L时,镀层沉积速率和镀层的显微硬度较高,表面光亮致密,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76.
77.
78.
水杨醛缩对甲苯胺钴(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水杨醛缩对甲苯胺(HL)为配体合成了单核水杨醛缩对甲苯胺钴(Ⅲ)配合物CoL2C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862 8(6)nm,b=0.180 35(11)nm,c=0.164 30(11)nm,α=γ=90°,β=103.593(13)°,V=2.485(3)nm3,Z=4,Dc=1.376 Mg/m3,F(000)=1 064,μ=0.826mm-1,并得到了CoL2Cl的原子坐标、等效温度因子、键长、键角和扭转角等数据。根据测试数据,分析了CoL2Cl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机理。钴离子位于变形四面体的中心,分别与2个席夫碱、1个N原子和2个氧原子、1个Cl-形成配位键。配合物分子通过π-π堆积构成了三维网状结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金属离子对配体π-π*跃迁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