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进一步提高鲁氏酵母菌的高盐胁迫抗性,采用预适应处理的方法,研究了盐预适应对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CGMCC 3791)高盐胁迫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质量浓度为60、120、180 g/L的NaCl预适应前处理90 min后,鲁氏酵母菌在质量浓度为350 g/L的饱和NaCl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分别提高到处理前的2.05、2.53、1.92倍.进一步分析了120 g/L NaCl预适应前处理90 min对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盐预适应前处理后,细胞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胞内pH值和Na+/K+-ATPase活力显著高于未经盐预适应处理而直接进行盐胁迫的细胞;并且细胞膜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的相对含量分别减少至处理前的93%和60%,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到处理前的2.55、1.78、1.39倍,细胞不饱和度增加到处理前的2.28倍;胞内游离丝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研究结果旨在进一步理解鲁氏酵母菌抵御高盐胁迫的耐受机制,为鲁氏酵母菌抗逆性能的提高和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以酶为基础的制革生物技术在清洁性、环境友好性方面独具特色,这些技术在制革工业的广泛应用,是解决制革工业严重污染。促进制革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讨论酶制剂在工业中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
描述了基于沪酿1.08及Candida versatilis SZ-1的共培技术强化郫县豆瓣瓣醅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pH值、总酸、氨基酸态氮等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的不存在显著区别,试验组的乙醇浓度几乎线性增长,达到11.78 g/100 g(干基)。采用沪酿1.08及C.versatilis SZ-1共培技术强化瓣醅发酵,提高了瓣醅中油酸乙酯、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等郫县豆瓣酱主要挥发性呈香组分比例,尤其是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增幅达7.4倍,缩短了瓣醅的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酒窖池窖泥腐植酸(HA)与土壤、淤泥及泥炭的 HA 在 E4/E6及 FTIR 图谱之间的主要区别,比较了不同窖龄及窖池底和窖池壁 E4/E6 及 FTIR 图谱的异同。结果表明,HA 的结构与来源有关,窖池窖龄越高,窖泥 HA 的腐植化程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芳香基团和分子缩合程度越高。不同窖龄池壁与池底泥样品 HA 的区别主要发生在醛基 C-H 的伸缩振动的蓝移或甲基对称变形振动、O-H 自由羟基的伸缩振动以及-CH2的消失,随窖龄增长,有机质的腐植质化程度趋于相同,E4/E6 的降低,腐植质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5.
针对SPE-GC/MS法测定EC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萃取小柱类型、型号、洗脱剂用量及检测样品pH等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氨基甲酸丙酯(PC)为内标和选择离子监控模式(SIM),在30500μg/L范围内具有满意的线性度(R2=0.9992);常用的4种不同类型的萃取小柱中,硅藻土小柱的通用性较强;15mL二氯甲烷是最佳的洗脱剂用量;检测样品的pH调至7.0后,改善了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优化后的方法在用于基质形态和性质不同样品验证实验的结果显示,该法具有准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且所检测样品的RSD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26.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对清香型大曲、浓香型大曲和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在不同类型大曲中共检出碳原子总数从14到20的PLFA 18种,主要包括直链饱和脂肪酸、支链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大曲微生物都以真菌(18∶2ω6,9、18∶1ω9)含量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90%以上,大曲中细菌微生物主要以G+(a14∶0、i14∶0、i15∶0、a16∶0、i16∶0)为主;不同工艺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制曲温度的升高,大曲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7.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耦联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不同酿造工艺4个原油及2个市售产品的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检出的56种组分中,低盐固态及高盐稀醪酿造样品的主要区别在检出醇类、酸类和酯类组分.稀醪发酵样品的乙醇、异戊醇等较低盐固态高,且酸类组分的数量较高,乙酸乙酯和长链脂肪乙酯是优势组分,4-乙基愈创木酚等是高盐稀态酱油的主要香气成分,苯乙醇、5-甲基-2-苯基-2-己醛等是低盐固态酱油的特征香气成分.对检出的56种挥发性组分的PCA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S-SPMS/GC-MS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不同类型酱油香气特征的辨析.  相似文献   
28.
29.
分别以粉葛、野葛为原料,酶水解为糖浆后加入枸杞浆液,研制出枸杞-粉葛酒、枸杞-野葛酒,并对二者的理化指标、风味特征以及抗氧化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枸杞-野葛酒的干浸出物、葛根素、总酚含量分别达到37.3 g/L、(7.11±0.12) mg/L、(1 685.3±3.3) mg/L,均高于枸杞-粉葛酒。两种酒中分别鉴定出56种、57种挥发性组分,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酸类、醛类、酮类、酚类、呋喃类等,其中酯类、酸类、呋喃类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枸杞-野葛酒中,脂肪酸乙酯含量高(815.72 g/L),己酸(287.84 g/L)、辛酸(2 492.86 g/L)、正癸酸(1 223.46 g/L)、十二烷酸(35.02 g/L)、2-乙酰基吡咯(5.59 g/L)含量较高,赋予枸杞-野葛酒木质芳香,酒香浓郁。枸杞-野葛酒对DPPH、ABTS清除率分别为(64.5±0.3)%、(85.9±1.0)%,其抗氧化性高于枸杞-粉葛酒。  相似文献   
30.
6种不同酱香型大曲的理化参数及挥发性组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的挥发性组分具有显著的时空性特征(大曲生产地点和储存时间)。酱香型大曲主要挥发性组分包括芳香族、酯类、含氮化合物等。基于挥发性组分对不同类型的酱香型大曲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能有效地辨析其时空性特征。酱香型大曲生产地域之间的差异能够显著改变主要挥发性组分的种类,而相同地域不同生产企业和不同生产地点的酱香型大曲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也差异较大。茅台原产曲的曲心和曲表的含氮化合物类挥发性组分的比例分别是52.83%和22.05%,其中较高的吡嗪类含氮组分是茅台原产曲的重要特征,而源于其他生产域的酱香型大曲中挥发性组分则以酯类为主(51.55%~79.49%)。同时酱曲主要挥性发组分种类及含量因陈曲时间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