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12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19篇 |
矿业工程 | 13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水利工程 | 39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库尔勒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其地下水开发经历了临界超采期(2000—2006年)、超采增长期(2007—2011年)和高位超采稳定期(2012—2015年)过程。为探究高开采强度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动态特征,以库尔勒市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区作为研究区,对以上3个开采强度时段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线性趋势分析。所有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均呈持续增大趋势,研究区2000—2011年地下水位埋深总体呈“加速”增大状态;2012—2015年转变为“减速”增大状态。地下水长期超采已使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位埋深累计增大4.10~12.67 m,冲积平原累计增大9.07~22.26 m,天然生态受到威胁。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地下水开采量呈正相关关系,径流量、开采量实质是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项与排泄项的综合反映。地下水位埋深持续增大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库尔勒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2.
结合内陆干旱区地下水的特点,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GOD法和DRASTIC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DRAV模型,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孔隙潜水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指数在2~4、4~6、6~8和>8的区域面积分别占塔里木盆地平原区总面积的10.1%、80.4%、9.2%和0.2%;地下水脆弱性相对较高区域主要位于薄土层(包气带地表土壤层厚度为20~30 cm,其下部主要为砂砾石)和粉细砂层灌区,包气带中多缺失亚砂土和亚黏土,灌溉水入渗补给量较大;地下水脆弱性相对较低区域主要位于亚砂土和亚黏土层的非灌区,基本不存在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补给也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63.
转速死区的存在,是产生接力器不动时间的主要原因,机组甩25%负荷时,对于电气液压调速器来说,接力器的不动时间不应大于0.2s,对于机械液压调速器来说,接力器的不动时间不应大于0.3s,如果接力器的不动时间过大,在甩负荷时机组转速上升率就会相对较高,所以要设法减小水轮机调节系统的转速死区。文中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水轮机调节系统存在转速死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4.
65.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地下水水质及其PC—1500机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先提出了等标分级标准概念,进而利用等标分级标准和待评价水质样本各组分等标指数作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一组待评价水质样本,对于各级等标分级标准的关联度,按关联度最大将所评价的水质样本归入相应的水质级别中。通过与其它方法评价结果的对比发现,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地下水质可以得到较其它方法更为满意的评价结果,且其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66.
67.
为了解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回归模型对地下水水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方案制定合理,综合治理效果基本达到要求;地下水水位回升区主要位于山前倾斜平原的沙依东园艺场、英下乡、库尔楚园艺场、上户镇、塔什店镇、兰干乡和恰尔巴格乡以及冲积平原的哈拉玉宫乡和普惠地区,影响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地下水压采)和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68.
69.
70.
基于对榆神府矿区的大量实测分析,得出大采高工作面支架阻力随采高的增大呈现非线性增大,在采高增大到6 m后支架载荷迅速增大。支架动载系数随采高的变化不大,一般为1.4左右。工作面顶板来压步距随采高变化不大,初次来压步距35~70 m,周期来压步距9~20 m。顶板垮落带高度为采高的2~4倍,随采高的增大线性增大。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随采高的增大略有降低,峰值位置与煤壁距离约为采高的2倍。根据现场实测和物理模拟分析,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形成"厚等效直接顶",使基本顶关键层铰接结构层位上移。根据直接顶充填条件,可分为充分充填型和一般充填型两类。针对常见的一般充填条件,提出了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的直接顶"短悬臂梁"结构和基本顶关键层"高位斜台阶岩梁"结构模型,给出了工作面额定支护阻力的计算公式,揭示了大采高工作面来压机理。最后,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