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59篇 |
金属工艺 | 65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4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Ni-ZrO_2金属陶瓷的制备及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Ni-ZrO2金属陶瓷极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负极材料而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NiO-ZrO2复相陶瓷进厅还原处理,制毒了Ni-ZrO2,金属陶瓷。测试了复相陶瓷的高温电导率及其在还原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和最终得到的金属陶瓷的高温电导率,分别探讨了复相陶瓷和金属陶瓷的导电机制。对复相陶瓷还原过程中材料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复相陶瓷中电导的主要通道是Y-ZrO2相;(2)复相陶瓷的还原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化学后应速率控制阶段、扩散控制阶段和Ni的熔融加剧阶段;(3)金属陶瓷的电导在Ni含量较低时,田Y-ZrO2相中V。(带有+2价电荷的氧空位)的运动决定;反之,则由Ni相中的电子电导决定。 相似文献
3.
不同添加剂对Sr4Al14O25: Eu, Dy长余辉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H3BO3,NH4H2PO4,CaF2几种添加剂对Sr4Al14O25Eu,Dy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添加剂的加入,有利于Sr4Al14O25相的生成.发射光谱显示,随着H3BO3,NH4H2PO4,CaF2的加入,Sr4Al14O25Eu,Dy磷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主峰出现蓝移现象.而且,添加剂的加入,不同程度上改善了Sr4Al14O25Eu,Dy磷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性能.尤其是H3BO3的加入,使Sr4Al14O25Eu,Dy材料的初始亮度大大提高,并使发光持续时间延长.初始亮度从1756mcd@m-2增加到5327mcd@m-2. 相似文献
4.
掺锰BaTiO3 PTCR陶瓷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对Mn掺杂的BaTiO3 PTCR陶瓷在120-450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自旋Mn^2 离子的6重谱线非常明显,表征谱线位置的g因子为2.009 9,Mn^2 离子信号弱弱与BaTiO3晶体结构密切相关,Mn^2 离子信号的温度分布呈U型,即在三方相和立方相时,信号强度较强,而在四方相和斜方相时信号很弱,这是因为在四方相和斜方相中,由于BaTiO3晶体结构的扭曲和畸变,导致Mn^2 和Vo空位缔合生成Mn^2 -Vo复合缺陷,未成对电子的消失以及复合缺陷n^2 -Vo的生成最Mn^2 在四方相和斜方相(200-380K)消失的主因,实验中没有发现Mn^3 和Mn^4 的信号,而与实验的环境条件一致,掺Mn后样品Curie点的漂移可能是Mn进入晶格的一个判据,此外,由于试样的n(Ba)/n(Ti)=1,因而没有发现钡空位VBa及其它的复合缺陷(如:VBa-Mn^2 ,Mn^3 -Vo,La^3 -Mn^3 等),Mn^2 离子等电子陷阱的生长是Curie温度处电阻骤然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6.
7.
通过ArM对环氧烷酮(2,3-epoxycycloketone)的亲核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芳基-2,3-不饱和环烯酮,并用IR,MS,NMR(1H,13C)等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其中3c,3e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检测不锈钢耐蚀装饰膜层的各种性能的方法.首先介绍有关的国标、ASTM和DIN标准,然后讨论已有的各种测试和评价方法相互之间及与标准的差异.分析了侵蚀性介质在性能评价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9.
采用恒电位计时电流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5mol/L NaCl介质中孔蚀发展过程及缓蚀剂对孔蚀发展的抑制作用,同时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测定合金各组分元素的溶解量。结果表明:304不锈钢蚀孔内,铬元素以三价,铁、镍和锰以二价离子形式溶解,缓蚀剂PD不改变各元素溶解的价态。极化电位对孔蚀自催化效应有显著影响。哌啶对304不锈钢的孔蚀发展过程有良好的缓蚀作用。PD对各合金元素存在“选择性抑制”效应,降低了各元素的溶解速度,弱化孔蚀自催化效应。PD增强孔内沉积层阻力,促使蚀孔向发展速度较慢的类型转变。根据孔蚀发展动力学模型,讨论了PD的缓蚀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氨基硫脲和羧酸为原料,在浓硫酸或三氯氧磷作用下合成了2-氨基-5-烃基(芳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1,并通过化合物1与水杨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相应的含1,3,4-噻二唑基席夫碱类化合物3。研究结果表明在合成芳基取代的1,3,4-噻二唑时,浓硫酸作脱水剂的反应收率较低,三氯氧磷作脱水剂时得到较高的收率。同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化合物3的收率的影响,发现当反应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时的收率较高。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等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