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9篇
金属工艺   6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醋酸锰和醋酸锂作为起始反应物,在水溶液中混合均匀,通过加热蒸发形成混合均一的反应前趋体并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可获得最终产物.在850℃下,起始反应物锂锰摩尔比例采用1.1:2可获得电化学性能较好的活性材料.利用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对反应历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XRD、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其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结晶性能好、为蜂窝状结构、比表面积较大,初始容量较高和循环稳定性能良好,初始容量达128mAh/g.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索利用EPR谱线对PTCR陶瓷的相变及PTC效应的机制研究的可能性,本文对接 Mn的 BaTiO3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R)陶瓷在 120~450K温度范围内的电子顺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得出了 Mn2+离子 EPR信号强度、 g因子值和超精细耦合常数|A|值的温度分布,发现EPR参数与PTCR陶瓷相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给出微观结构上的初步解释.研究表明EPR谱线以及精细结构的分析可以为PTCR陶瓷的相变机制以及PTC效应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长余辉蓄光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传统陶瓷制备方法合成了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粉体,该磷光体主发射波长位于520nm,余辉时间长达8h以上。并以硼硅酸盐低熔点玻璃为底材,掺杂该发光粉体,在一定温度下烧成,结果制得长余辉蓄光玻璃。研究还表明,烧成温度对该玻璃的发光性能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及余辉时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4.
室温快质子导电玻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室温质子导电玻璃及提高质子导电率的几种方法:H^ 注入法,sol-gel(溶胶-凝胶)工艺和复合强化法。与传统熔融一淬火玻璃相比,从大量研究成果总结出各种方法对导电率的提高,并从基体的结构变化和导电机制方面分析各种方法提高质子导电率的原因,为发展新型快质子导体提供理论基础。对室温快质子导电进行了展望,以期发展实用性低温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35.
YF3掺杂钛酸钡半导体材料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气氛下制备了YF3掺杂钛酸钡材料,并对其电阻的正温度系数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于XRD、SEM、XRF、阻温特性测试仪和阻抗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处理气氛对YF3掺杂肽到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和在氩气中烧结的YF3掺杂钛酸钡材料都是N型半导体,其中Y取代A位,F取代O位,并对在氢气氛中烧结的YF3掺杂钛酸钡材料还观察到了不同的PTCR效应。这种PTCR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存在新的取代机制--O位取代的半导化机制引起的。  相似文献   
36.
尧巍华  唐子龙 《材料导报》2000,(Z10):185-187
对锶镁掺杂的镓酸镧(La0.9Sr0.1Ga0.8Mg0.203,简写为LSGM1020)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以它为电解质,Ni-CeO2为阳极,La(Sr)MnO3为阴极制作了SOFC测试电池。对H2-o2电池的伏安特性进行了测试。用能量损失谱(EDS)研究了测试电池断面各种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得到的LSGM电解质有中温离子电导率高,高温电导率偏低的特点。在不同的温度范围氧离子迁移数均接近于1。测试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67.7mW/cm^2,最大电流密度为126.3mA/cm^2。EDS结果显示,作为电解质主要元素之一的Ga发生了从电解质到阳极的扩散过程,而作为阳极主要成分之一的Ni也扩散到了电解质中。这可能是导致测试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电流密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37.
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氧化钨纳米线敏感膜,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敏感膜的结构、形貌以及对CO气体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钨纳米线敏感膜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经450℃热处理后其结晶取向和结构均未发生变化;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提高敏感膜的晶化程度,同时导致其表面的氧化钨纳米棒逐渐变短、变粗直至消失,并最终形成较大的纳米颗粒;经300℃热处理的敏感膜在300℃时对1×10 叫CO气体具有最佳的气敏性能,其灵敏度为17.64,响应时间为8s,恢复时间为16s.  相似文献   
3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具有尖晶石相的LiMn2O4因价格低、无毒、无环境污染、制备简单、研究较成熟,因此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被看作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商用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由于LiMn2O4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不好,表现在可逆容量衰减较大,尤其在高温下(>55℃)使用衰减更严重,从而限制了它的商业化应用.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人们对其衰减机理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提出了造成容量衰减的几种可能原因如Jahn-Teller畸变效应、Mn2+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出现稳定性较差的四方相以及电解质的分解等.通过掺杂、表面包覆、制备工艺的改进,人们已能制得循环稳定性能较好的尖晶相材料.本文结合我们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39.
利用液相合成法把掺元元素锂和铬同时均匀地掺入到主尖晶石相中,制得了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及电化学性能优良的锂电池活性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Fourier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及电子显微镜对所合成成掺杂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后晶胞发生收缩、Mn-O键增强、材料结构稳定、结晶性能好,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掺杂锂铬元素可更好地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能,并获得较好初始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0.
以氨基硫脲和羧酸为原料,在浓硫酸或三氯氧磷作用下合成了2-氨基-5-烃基(芳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1,并通过化合物1与水杨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相应的含1,3,4-噻二唑基席夫碱类化合物3。研究结果表明在合成芳基取代的1,3,4-噻二唑时,浓硫酸作脱水剂的反应收率较低,三氯氧磷作脱水剂时得到较高的收率。同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化合物3的收率的影响,发现当反应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时的收率较高。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等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