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8篇
建筑科学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全硅氧键硅单体与丙烯酸酯、苯乙烯进行乳液共聚,一直是直接制取纳米二氧化硅苯丙复合乳液的理想方法,但因硅氧键水解速度快于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速度,故存在聚合稳定性差的问题。文中先以正硅酸四甲酯、环己醇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正己烷为甲醇共沸剂,通过两步酯交换反应,制得了不同疏水性的全硅氧键乙烯基不饱和硅单体;然后以其为功能单体,经乳液聚合制得可在成膜过程中就地生成纳米二氧化硅的复合苯丙乳液。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酯交换产物中的主要组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测试、铅笔划痕硬度对乳液及乳胶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单体加入量在30%(质量分数)时,乳液聚合仍有很好的稳定性;乳胶粒粒径分布较窄,粒径约100 nm;乳胶膜中存在纳米二氧化硅晶体,膜硬度达H级。  相似文献   
52.
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 nm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然后将该ACR乳液直接加入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体系中,制得了ACR乳液原位悬浮接枝共混型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下所得的ACR乳液对最终PVC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悬浮聚合工艺中ACR乳液的加料顺序对悬浮聚合稳定性、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C复合树脂由ACR、氯乙烯在ACR上接枝所得共聚物及PVC均聚物组成,该原位增韧PVC复合树脂的抗冲性能提高非常显著。尤其是70℃乳液聚合所得ACR乳液用于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且当ACR质量分数为6.0%时的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常规SG-5型PVC树脂的7.4倍。此外,在氯乙烯单体液滴分散好后再加ACR乳液进行悬浮聚合,所得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抗冲性能较好,且聚合过程中无粘釜、无粘轴现象。  相似文献   
53.
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乳胶粒核壳结构相反转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S)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偶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SBA)为复合引发剂,经乳液自由基与缩聚同步反应,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核)/聚硅氧烷(壳)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交联剂二缩三丙二醇双丙烯酸酯(TPGDA)对乳胶粒核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交联剂的共聚乳液放置一定时间.乳胶粒核壳结构发生相反转,最终变成以聚硅氧烷为核、聚丙烯酸酯为壳的热力学稳定结构;加入交联剂可以有效控制乳胶粒核壳结构,乳液放置一定时间乳胶粒核壳结构不变。  相似文献   
54.
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与硅酸四乙酯经酯交换制得的二甲綦丙烯酰氧基硅酸二乙酯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不同硅酸酯用量的稳定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差热扫描及热失重对乳胶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利用乳液聚合可以获得原位水解并稳定分散的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二氧化硅的存在可提高材料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55.
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硅酸四乙酯经酯交换制得的二甲基丙烯酰氧基硅酸二乙酯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稳定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讨论他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以及不饱和硅酸酯单体用量对聚合转化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了乳胶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乳液聚合可以制得原位水解并稳定分散的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56.
将BR原胶液经甲苯稀释后与次氯酸叔丁酯和苯甲酸进行氯化反应,制备氯酯化顺丁橡胶(CEBR),研究不同硫化体系对CEBR性能的影响以及CEBR/BR和CEBR/SSBR并用胶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促进剂CZ可有效促进CEBR的硫化;CEBR/BR并用比为50/50时,硫化胶综合物理性能较好;当并用胶中CEBR用量相同时,CEBR/SSBR并用胶与CEBR/BR并用胶相比,t90缩短.拉伸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57.
以次氯酸钠、叔丁醇和冰乙酸为原料合成了次氯酸叔丁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投料方式对产物的收率及纯度的影响以及放置时间对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次氯酸叔丁酯合成的工艺条件,并用色谱-质谱对其纯度、杂质含量及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中次氯酸叔丁酯的质量分数可达92%,其纯度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降低,杂质叔丁醇含量增加。将氯化试剂用于镍系顺丁橡胶的氯化反应,氯化反应为加成反应,氯化程度可控而且氯化顺丁橡胶的凝胶质量分数可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58.
丙交酯及聚乳酸的合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D, L-乳酸为单体、氧化锌为催化剂,使乳酸先缩聚后解聚制备了D, L-丙交酯;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使丙交酯单体开环本体聚合制备了聚乳酸.考察了乳酸脱水温度、氧化锌用量对丙交酯收率的影响;考察了聚合温度、辛酸亚锡用量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 1H-NMR)对丙交酯及聚乳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酸在130℃、氧化锌质量分数为1.3%时,仅用3h就可制得丙交酯,且其收率大于24%;丙交酯聚合时,当n(单体)/n(辛酸亚锡)= 5000、聚合温度在160℃时,常压聚合5h即可得到粘均分子质量为6.3×104的聚乳酸;IR、 1H-NMR测试结果表明环状丙交酯在辛酸亚锡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了开环反应.聚乳酸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降解实验表明,聚乳酸具有很好的降解性,在碱溶液中降解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59.
采用Stokes落球模型研究了两相密度差对油/水分散体系悬浮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水相粘度及水相界面张力对油/水分散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色多相分散体系的悬浮稳定性主要由两相密度差决定,当两相密度差降至0.5kg/m3时,可以制得悬浮稳定性很好的复色多相分散体系。水相粘度增大,悬浮稳定性提高。水相界面张力对丙烯酸酯-聚氨酯油相形成的分散体系影响较大,当其界面张力大于69.5×10-3N/m时,分散稳定性好。只要粒子间不易相互融结,形成的复色多相分散体系便不发生渗色现象。  相似文献   
60.
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使其与1,1,3,3-四甲基胍中和反应制得聚丙烯酸四甲基胍(PTMGA),利用模拟的工业装置,研究了PTMGA水溶液在不同温度和烟气条件下吸收-解吸SO2的性能. 结果表明,PTMGA水溶液对SO2具有较好的吸收-解吸性能及选择吸收性能. 当吸收温度40℃、烟气中SO2浓度2%或4%(j)时,PTMGA水溶液吸收SO2效率大于97%,解吸效率大于40%,且低温利于吸收,高温利于解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