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8篇
建筑科学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硅酸四乙酯经酯交换制得的二甲基丙烯酰氧基硅酸二乙酯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稳定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讨论他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以及不饱和硅酸酯单体用量对聚合转化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了乳胶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乳液聚合可以制得原位水解并稳定分散的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62.
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 nm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然后将该ACR乳液直接加入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体系中,制得了ACR乳液原位悬浮接枝共混型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下所得的ACR乳液对最终PVC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悬浮聚合工艺中ACR乳液的加料顺序对悬浮聚合稳定性、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C复合树脂由ACR、氯乙烯在ACR上接枝所得共聚物及PVC均聚物组成,该原位增韧PVC复合树脂的抗冲性能提高非常显著。尤其是70℃乳液聚合所得ACR乳液用于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且当ACR质量分数为6.0%时的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常规SG-5型PVC树脂的7.4倍。此外,在氯乙烯单体液滴分散好后再加ACR乳液进行悬浮聚合,所得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抗冲性能较好,且聚合过程中无粘釜、无粘轴现象。  相似文献   
63.
自交联丙烯酸酯阻燃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羟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以乙酸乙酯和二甲苯为溶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得自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黏料,经添加聚磷酸铵阻燃剂,得到了具有阻燃功能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控制引发剂用量和单体配比可改善压敏胶因聚磷酸铵加入后压敏性降低的问题;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42.6∶4.2∶8.5∶42.6∶2.1,引发剂和聚磷酸铵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1.4%、28%时,所得压敏胶阻燃性能和常规性能均与进口阻燃压敏胶BMS 5-133D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64.
以异佛尔二酮异氰酸酯(IPDI)和聚醚二元醇(PEG)为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正丁醇为共封端剂,合成了以双键单封端为主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对聚氨酯大分子单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催化剂用皱越大、封端剂的羟基活性越强,预聚反应和封端反应所需时间越短;聚氨酯人分子单体中双键含量随IPDI与PEG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5.
聚氨酯弹性体结构对阻尼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为软段,不同异构体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以及扩链剂新戊二醇(NPG)、三羟甲基丙烷(TMP)、1,4-丁二醇(BDO)为硬段,采用预聚法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并对其损耗因子(tanδ)与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4,4’-MDI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tanδ曲线峰高降低,即阻尼性能下降,力学性能提高;随着2,4-TDI含量的增加,阻尼性能提高,力学性能降低;扩链剂TMP含量增加,tanδ峰向高温方向移动;扩链剂NPG含量增加,阻尼性能提高;软段相对分子质量增大,tanδ峰向低温移动,PPG相对分子质量从400增加到2 000时,tanδ峰的位置从80℃变化到-20℃左右。  相似文献   
66.
丙烯酸酯/硅氧烷共聚物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乳化部分连续法,以丙烯酸丁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少量甲在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和十二烷基苯碘酸作为复合引发剂,制得丙烯酸酯/硅氧烷共聚物乳液,考察了聚合反应机理,产物结构及其交联性能,其结果表明:反应是先进行自由基聚俣,后进行缩聚的同时异步聚合反应机理,经FTIR,DSC测试表明,所得的聚合物乳液具有自身不交联,破乳后或涂覆后室温交联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67.
两亲性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自制的D,L-丙交酯和低相对分子质量端羟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单体,采用本体开环嵌段共聚合法,制备了两亲性聚乳酸-PVP双嵌段共聚物。考察了原料配比对共聚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降解规律的影响,并测定了其接触角和吸水率。结果表  相似文献   
68.
本文评述了以丙烯酸酯链段作弹性体相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原理、制备方法、所得TPE的物性及近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列举了24篇主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69.
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 nm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然后将该ACR乳液直接加入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体系中,制得了ACR乳液原位悬浮接枝共混型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下所得的ACR乳液对最终PVC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悬浮聚合工艺中ACR乳液的加料顺序对悬浮聚合稳定性、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C复合树脂由ACR、氯乙烯在ACR上接枝所得共聚物及PVC均聚物组成,该原位增韧PVC复合树脂的抗冲性能提高非常显著。尤其是70℃乳液聚合所得ACR乳液用于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且当ACR质量分数为6.0%时的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常规SG-5型PVC树脂的7.4倍。此外,在氯乙烯单体液滴分散好后再加ACR乳液进行悬浮聚合,所得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抗冲性能较好,且聚合过程中无粘釜、无粘轴现象。  相似文献   
70.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端羟基聚乳酸和2-溴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实现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1H-NMR、GPC和接触角测定仪对聚合物的结构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并用TEM研究了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结果表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链段的引人,大大提高了聚乳酸共聚物的亲水性,且共聚物在水相中可形成一壳多核球状胶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