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9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反相微乳液聚合荧光高分子F-PAM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武  王风贺  夏明珠  陆路德  王风云 《化工学报》2006,57(10):2464-2468
通过Span80-Tween80/异辛烷/FM(4-甲氧基-N-(2-N′,N′-二甲基氨基乙基)萘二甲酰亚胺烯丙基氯化铵)-AM(丙烯酰胺)-H2O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AM和FM的荧光高分子聚合物(F-PAM).采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纳米粒度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测定了荧光高分子聚合物(F-PAM)的粒子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等微观结构及其荧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PAM为单分散、球形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D)在60~145 nm之间;F-PAM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1 nm和462 nm.F-PAM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呈较好的镜像对称关系;F-PAM的相对荧光强度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F-PAM的浓度与其荧光强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3,F-PAM的检测下限为1.83 mg·L-1.  相似文献   
112.
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技术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出大量的CO2废物,使大气中CO2的含量逐年增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全球的“温室效应”,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何降低CO2的排放量,变废为宝,实现其分离回收与综合利用,将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能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13.
Span 80-Tween 80/液体石蜡/AM-H2O反相微乳液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reverse microemulsion system of Span 80-Tween 80/liquid paraffin/acrylamide-H2O was prepared, and the effects of n-butanol, NaC1, NaAc were studied with the conductivity method. The stability of reverse microemulsion was reflected, and the information of its dynamic process was obtained by measuring its state changes continuously through testing its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by using electrochemi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n 80-Tween 80/liquid paraffin/acrylamide-H2O system was most stable when the HLB value approached 7.5, and its stability was enhanced when 5.0% (mass) NaCl or 10% (mass) NaAc was added into this systerm.  相似文献   
114.
荧光标记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4-甲氧基-N-(3-二甲氨基丙基)萘酰亚胺烯丙基氯的季铵盐(4-MNDMAPN-AQ)做荧光标记的丙烯酸/丙烯酰胺(AA/AM)共聚物进行性能评价,研究了pH、氧化剂、常规阻垢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7~10,常规阻垢剂存在的情况下共聚物的荧光强度稳定,氧化剂作用使其荧光强度减弱,荧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1~10m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中发现膦酰基羧酸调聚物(POCA)对碳钢的缓蚀作用良好,而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基磺酸的共聚物(AA- AMPS共聚物)则几乎无缓蚀作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表明POCA调聚物的前线HOMO分子轨道能量较AA-AMPS共聚物大,所以POCA更容易为铁的空d轨道提供电子;AA-AMPS共聚物中对HOMO轨道电荷密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AMPS分子中酰胺基团的N和O原子,O原子的电子轨道布居数虽然较大,但贡献却比N原子小(10%左右),而N原子贡献虽然较大(75%左右),但电子轨道布居数小,因此很难在酰胺基团处与金属吸附。POCA分子中膦酰基基团的P原子和O原子对HOMO轨道电荷密度贡献分别达到70%和20%,且其轨道电子布居数较大,因此较容易通过膦酰基与金属配位吸附而缓蚀性能良好。POCA的缓蚀功能由引入链分子中的膦酰基基团获得,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基本无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硫酸盐还原菌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硫酸盐还原菌的致腐蚀机理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Bacteria,简称SRB)是一类以有机物为养料的厌氧性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河水、地下管道、油气井等处,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生物指标之一.二十年代初期,May和Bengough就认为,SRB所产生的H_2S对金属的腐蚀起重要的作用.关于它的致腐蚀机理,有如下几点:(1)氢化酶阴极去极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SRB含有一种氢化酶,使它能利用在阳极区产生的氢将硫酸盐还原成H_2S,因此在厌氧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它可起到一种阴极去极化剂的作用,从而加速金属的腐蚀.(2)细菌代谢产物去极化理论.这种理论又  相似文献   
117.
含荧光基团的膦基马丙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和N,N-二甲基乙二胺为起始原料,3步反应得到荧光单体4-甲氧基-N-(2-N,′N′-二甲基氨基乙基)萘二甲酰亚胺烯丙基氯化铵(简称FM),熔点200~202℃。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对FM进行了表征。并将FM与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次亚磷酸钠进行共聚,得到含荧光基团的膦基马丙共聚物(FM-MA-AA),考察了其荧光和阻垢缓蚀性能。FM-MA-AA的荧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4,检测下限为0.64 mg.L-1;用量为10 mg.L-1时对CaCO3垢的阻垢率为75.3%,20 mg.L-1时对CaSO4垢的阻垢率为100%,20 mg.L-1时的缓蚀率为94.1%,具有良好的阻垢分散性能和缓蚀性能;与常用阻垢缓蚀剂复配使用时,不会影响FM-MA-AA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8.
丙烯酰胺三元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其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值时的电导率变化规律,研究了正丁醇、氯化钠和醋酸钠的加入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的影响,制备了稳定的丙烯酰胺三元反相微乳液体系,并优化了该体系的聚合工艺,测定了乳液中聚合物的固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M.结果表明:HLB值为7.5时体系的电导率σ变化较小,加入5.0%(wt)的氯化钠或加入10%(wt)的醋酸钠可以增加体系的溶水量.聚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测定丙烯酰胺三元反相微乳液体系σ的变化来寻求聚合工艺配比参数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9.
示踪型马丙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荧光光谱法和静态阻垢法研究了示踪型马丙共聚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示踪型马丙共聚物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常用阻垢缓蚀剂复配使用时,荧光强度几乎不受影响;具有良好的阻碳酸钙的能力和较好的分散能力及耐温能力,静态阻垢试验表明其对碳酸钙的阻垢能力与市售马丙共聚物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20.
丁二酸单乙酯的绿色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二酸酐和乙醇为原料,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丁二酸单乙酯.对影响目标产物合成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得到了合成丁二酸单乙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乙醇)/n(丁二酸酐)为1.4,反应温度为95 ℃,反应时间为1.5 h,催化剂用量为20%(质量分数).该工艺消除了传统酯化反应催化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符合绿色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