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8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别采用烧碱、退浆酶DL、柔软剂OK、枧油DSC、热水和氨纶保护剂BFC等6种退浆剂,在一定温度下对弹力牛仔进行退浆。通过测试退浆率、纬向收缩率、急弹回复角、颜色深度及施加一定张力后的纬向伸长回复率等性能,对6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氨纶保护剂BFC为2 g/L、退浆时间15 min、退浆温度50℃时,弹力牛仔的弹性变化最小,且退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2.
采用4因子3水平正交实验方案,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和碳酸钠的溶液对腈纶针织物进行了抗起毛起球整理,并对织物试样进行了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为温度60℃,时间20 min,K12用量2 g/L,碳酸钠用量2 g/L。经该工艺条件处理后,腈纶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纯棉织物的绿色整理方法。从织物的吸湿性、透气性、抗皱性、抗菌性等方面,探讨了酶处理以及壳聚糖整理对纯棉织物的穿着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经绿色整理之后,织物的手感、抗折皱性、抗菌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4.
针对当前电化学染色过程中染料还原率低、染色深度差问题,选择不同价态的铁盐溶液作为媒介与葡萄糖酸钠和Abal B配体形成协同络合体系,对靛蓝染料进行电化学还原。通过染液还原电位、染料还原率、亚铁离子转化率研究不同铁盐媒介的电化学还原能力。结合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还原液浓度、电压、通电时间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染色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的优化还原工艺为:靛蓝染料、FeSO4·7H2O、葡萄糖酸钠、Abal B、NaOH质量浓度分别为2.5、15、12、10.5、37.5 g/L,工作电压为10 V,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染料还原率达到89.95%,染色后棉织物染色深度值比传统方法提高4.5%,色光偏红,染色牢度与传统染色相当。  相似文献   
95.
频谱资源是限制变电站内的传感终端发展的重要因素,嵌入认知无线电的无线终端可动态检测空闲频谱并进行数据传输。变电站内复杂的无线环境给频谱感知带来麻烦,快速准确的频谱感知意义重大。本文研究恶意节点对协作频谱感知性能的影响,给出一种基于声望值的双门限加权的序贯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融合数据进行加权来提高感知性能,缩短感知时间,减少判决样本,能够进行恶意节点的判断。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方法具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6.
姚继明  窦春晓 《纺织学报》2015,36(10):86-91
选用酸性纤维素酶处理未染色和经过C.I.硫化黑1 染料染色的纯棉针织物,通过测定处理后织物的毛羽去除率、失重率、织物上的酶吸附量及处理液残液中的还原糖含量,分析纤维素酶与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建立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织物上染料的存在对纤维素酶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但降低了毛羽去除率;纤维素酶处理染色织物与未染色织物具有相近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51.81和49.97,但未染色织物的最大反应速率约为染色织物的10倍。  相似文献   
97.
木瓜蛋白酶体系改善羊毛织物的防缩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继明 《纺织学报》2009,30(12):81-85
在采用碱性过氧化氢体系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用木瓜蛋白酶、亚硫酸钠、半胱氨酸和维生素C体系在50℃、pH值为 7的条件下处理羊毛织物60min。根据中心合成试验设计方案,改变体系中各组分的用量,进行了31组试验。测定与分析织物白度、黄度、干湿顶破强力的变化率和缩水率的。结果表明,该体系可以使织物白度大幅提升50%~120%,黄度减少20%~40%,在干湿强力损失小于5%的情况下,缩水率小于1%。各组分中亚硫酸钠的作用最为显著。通过优化分析,得到各组分的最佳用量:维生素C为 0.02%(o.w.f),半胱氨酸为0.24%(o.w.f),亚硫酸钠为1.50%(o.w.f),木瓜蛋白酶为 2.02%(o.w.f)。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体系中阴极损耗与效果的关系,文中以铝、石墨和碳纤维织物作为阴极,铝作为阳极,考察体系电流、废水色度、p H值、COD去除率和絮凝物质量,并分析体系中还原态物质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铝阴极和碳材料阴极重复使用3次电极损失率分别为2.3%和0,阴极损失将降低电极效率,导致电絮凝效果变差;碳纤维织物作为电絮凝阴极材料处理靛蓝染色废水,重复使用3次无电极损耗,处理后废水色度可降至54,COD去除率达96.92%,污泥产量少,是较为理想的电絮凝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液体分散靛蓝的制备工艺及其染色性能,分析了染料粒径、还原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分散靛蓝最佳的研磨时间为4 h,还原剂选择保险粉,最佳用量为140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65 g/L。与常规的粉状靛蓝相比,液体分散靛蓝的匀染性能、耐摩擦色牢度均较优。  相似文献   
100.
硫化染料染色废水中含有大量残留有机物、高浓度硫化物和无机盐等成分,其中S2-的存在使废水生物降解性较差,目前主要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进行处理。文章概述硫化染料染色废水的成分、特性及处理重点。根据处理机制的不同,重点梳理3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最后对硫化染料染色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