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Mg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恶性相互作用是引起正极材料和电池性能劣化的重要原因.实验研究了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上包覆MgO来改善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过快的问题.研究表明,MgO包覆层的存在减少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阻止了电解液对材料的侵蚀,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2.
掺杂对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性能好、结构稳定的正极材料锰酸锂是研究和制备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蓄电池电极材料的关键,锰酸锂是较有前景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但其较差的循环性能及电化学稳定性却大大限制了其产业化,掺杂是提高其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掺杂有强M-O键、较强八面体稳定性且离子半径与锰离子相近的金属离子,能显著改善其循环性能。综述了阳离子掺杂、阴离子掺杂以及复合掺杂对锂锰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主要介绍了铬、钴、铝、镍等元素的掺杂对锰酸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法合成锂离子正极材料尖晶石相Li1.02CoxCryMn2-x-yO4,研究元素Co、Cr不同掺杂量对产物的结构、晶胞常数、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内阻的影响.分析表明,掺杂少量的Co、Cr的LiMn2O4依然保持着尖晶石结构;晶胞常数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使尖晶石的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初始容量;并有效地抑制了充放电过程中的Jahn-Teller效应和Mn^3+的歧化反应.掺杂Co、Cr后Li1.02MnO4初始容量有所下降,且随掺杂量增加而减小,但能明显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包覆是改善其性能的有效方法。锂钴氧和锂锰氧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后的循环性能,特别是高温下的循环性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LiFePO4来讲,表面包覆主要是解决这类正极材料导电性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材料表面包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作者对将来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菲  戴永年  姚耀春  崔萌佳  李伟宏 《材料导报》2005,19(Z1):248-250,262
电解质是制备比功率大、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和安全性能良好的锂离子蓄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目前聚合物电解质是锂离子蓄电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人们致力于开发干态聚合物电解质和含液聚合物电解质两大体系.综述了各体系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并对未来聚合物电解质及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的发展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综合论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并对一些制备方法进行了简略分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提供技术信息,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中添加不同的导电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用碳黑作为导电剂能明显改善电池的性能;采用具有特殊形状的碳丝则有更好的效果;采用电导率高的金属作为导电剂,可以使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时保持高容量和高循环效率;导电剂的含量对电池的性能也有明显的影响,过多则活性剂成分少,容量低;太少则导电性差,电池容易产生极化;导电剂的粒度和分散程度对电池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此外,混料前对导电剂进行一些表面处理也能明显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草酸亚铁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种类,分别用可控的合成得到了两种不同形貌结构的草酸亚铁,并进一步考察了材料的储锂能力。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材料颗粒晶面亲水和疏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材料颗粒形貌和结构稳定性。基于颗粒完整的长杆状结构、N-甲基-2-吡咯烷酮条件下合成得到的草酸亚铁材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在1、3、5C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仍有585.18、551.39和539.07 mA·h/g的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19.
徐汝辉  姚耀春  梁风 《化工进展》2019,38(9):4142-4154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对电池材料的能量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磷由于具有比容量高、倍率性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特性而被视为最具潜力的金属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针对磷基负极材料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的体积膨胀率大、循环性能差、导电性差等缺点,将磷与不同材料复合可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本文重点综述了红磷与不同碳材料的复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设计以及每种复合材料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每种材料的不足及改进措施:天然多孔碳与红磷结合既可保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又可控制材料的成本,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接着,综述了以红磷为原料制备不同金属磷化物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金属磷化物的晶体结构、制备方法、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机制以及每种金属磷化物的研究意义 不同金属磷化物用在合适的特定工作环境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对磷基材料在金属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过程以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等手段指导磷基材料的设计,采用真空和超重力等方式对红磷转化加以控制,最终实现对磷基材料大规模、低成本、高安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戴永年  杨斌  姚耀春  马文会  李伟宏 《电池》2005,35(3):193-195
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家电产品.汽车面临汽油紧张和污染环境,电动车将部分解决这些问题.电动自行车已为人们接受.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性能,将成为电动车的主要动力源.钴酸锂由于性能好,而成为当今小型锂离子电池的主角,但世界上钴储量少,作为动力电池材料,市场前景小.锰酸锂的锰资源较多,价格比钴便宜很多,可成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与钴酸锂相比,锰酸锂的性能还有不足,如比容量和循环寿命较低,因此应当着重研究,改善其品质.现在锰酸锂电池已投向市场,将会促进其研究和生产,推动电动汽车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