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二叠系油藏为典型的砂砾岩油藏,其储层物性和孔喉结构均较差,属较差孔喉结构的低孔、低-特低渗较差储层.油藏的产能特点为产能较低,且变化大,整体采收率较低.产能影响因素主要与储层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和试油工艺有关,前者主要体现在裂缝和孔喉结构的影响,后者主要是不同压裂措施的影响.提高此类油藏产能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主要为油藏研究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即寻找断裂带附近的裂缝发育区和具较好物性储层以及采用大型的现代压裂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32.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量的次生油气藏,以埋藏浅、物性好、建产快、产能高为特点,是寻找高效油气藏的重点探区。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合恢复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明确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原生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期在早白垩世,次生调整的成藏期在古近纪末期。通过恢复早白垩世(原生油气成藏期)侏罗系的构造,结合成藏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以及油气包裹体丰度、储集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揭示出莫索湾、陆南和陆梁古鼻状构造是侏罗系原生油藏的主要聚集区。综合原生油藏的分布和古近纪末期(次生油气调整期)的构造特征,深入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和输导要素,构建了次生油气藏的4类输导体系,明确了各类输导体系的作用区域、成藏层位、目标类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结合输导体系的差异性,将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划分为4类成藏区,其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石东凸起和石南鼻状凸起是未来寻找高效次生油气藏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33.
电源滤波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靖 《舰船电子对抗》2008,31(1):118-120
在电源线传导干扰试验中出现了干扰超标现象。结合试验分析了传导干扰产生的原因及测试方法,介绍了电源滤波器的设计,并通过滤波方法解决了实验设备的传导干扰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134.
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制备不同截面与截面尺寸的长直流道试样以及复杂流道产品。研究结果表明,当流道截面尺寸小于2 mm时,激光粉末床熔融成形后流道的收缩而对残余粉末进行挤压,这将导致流道内残余粉末难以完全清除。此外,随着流道截面的增大,圆形流道上表面结合处呈现出表面质量变差的现象,而屋脊形截面流道由于倾斜角度保持不变而呈现较好的成形质量及尺寸精度。激光深穿透至非成形区粉末是造成流道上部区域粘附粉末颗粒的重要原因,而通过磨粒流、高压气流及水流等方式可以对其去除。结果表明,基于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设计与成形的复杂流道散热元件经X射线检测和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测均无裂纹及残余粉末,并通过了2 MPa压力、保压5 min的耐压检测。最后,初步构建了复杂流道类构件的“设计—成形—检测”一体化流程。  相似文献   
135.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向地球深部发展,深层—超深层领域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和亮点。虽然准噶尔盆地深层—超深层砾岩储层连获油气勘探突破,但储层基本特征及有效控制因素的研究仍显不足,导致油气勘探开发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利用盆地内重点探井和评价井的钻井、录井、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岩心分析化验等数据和资料,研究了深层—超深层领域砾岩储层特征,明确了储层类型及有效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深层—超深层砾岩储层以中砾岩、细砾岩和中—细砾岩为主,砾石成分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和中酸性岩浆岩;(2)储集空间为孔隙和微裂缝,孔隙以溶蚀型次生孔隙为主,微裂缝以压实裂缝为主;(3)砾岩储层为典型低—特低孔隙度和渗透率致密砾岩储层,可划分为原生孔隙型和次生孔隙—裂缝型2种类型;(4)砾岩有效储层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岩石组构、异常高压和建设性成岩作用,岩石组构为形成压实裂缝和溶蚀型次生孔隙提供了基础物质,异常高压抑制压实作用、减弱胶结作用和促进溶蚀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垂向上形成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压实和胶结作用晚期也发挥一定程度建设性作用,促进微裂缝形成,为粒间溶蚀提供溶蚀通道。结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