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10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熔铸法制备了Al3Tip体积分数分别为4%和8%的AZ91D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和物相,测试了其致密度、硬度及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原位内生的Al3Ti颗粒尺寸细小,呈球形且在基体中分布较均匀,与基体结合紧密;随Al3Ti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降低,硬度升高,但其耐磨性反而有所降低。与基体AZ91D合金相比,Al3Tip/AZ91D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2.
通过在TC11合金/GCr15钢摩擦界面上添加各种纳米材料而形成不同摩擦层,研究其对TC11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并与未添加纳米材料时进行对比。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微观分析手段对磨面物相、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摩擦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只添加Fe_2O_3纳米颗粒时形成的单层摩擦层在二次磨损中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与TC11合金自身一样具有较差的耐磨性。添加MoS_2与Fe_2O_3机械混合材料时,在磨面形成机械混合摩擦层,添加多层石墨烯(MLG)/Fe_2O_3复合材料、MLG与Fe_2O_3机械混合材料时,形成双层摩擦层,但两种双层摩擦层在结构上存在差异性。这些摩擦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使得TC11合金的耐磨性得以提高。特别地,添加MLG与Fe_2O_3机械混合材料形成的上、下层基本为MLG、Fe_2O_3的双层摩擦层,因其分别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与良好的承载能力,能最高效地改善TC11合金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滚子链用户调访、滚子链产品的质量检测及现场工艺考察,综合分析了目前国产滚子链的质量水平以及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指导目前滚子链生产、提高国产滚子链质量水平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采用销盘式磨损试验机对7075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载荷条件下进行干滑动磨损试验,研究了铝合金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随载荷增加存在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转变临界载荷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低载时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轻微磨损,高载时为热软化磨损和粘着磨损。研究发现,低载荷(25N)下,磨损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7075铝合金的耐磨性取决于基体强度和MML层厚度。  相似文献   
25.
崔向红 《化学工程师》2012,26(11):70-71
本文介绍一种耐高低温优良的环氧树脂灌封胶,该胶经-30~150℃高低温循环3次不开裂,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工艺操作性,机械加工性以及电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恶劣的电子元器件的灌封上。  相似文献   
26.
施伟  王树奇  崔向红 《铸造》2012,61(1):43-46
对Al-Ti-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热爆反应试验.采用铸造反应合成技术在铸铁表面原位合成TiC/Al3Ti复合材料.研究热爆产物及表面复合材料的物相、组织和界面形貌,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热爆工艺使Al-Ti-C体系发生反应,生成纯净的TiC/Al3Ti复合产物.在熔融铁液作用下,Al-Ti-C体系反应完全,制备出纯净的TiC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基表面复合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组织致密,与铁基体界面为良好的冶金结合.当TiC含量较少时,颗粒呈条状;随着TiC含量的提高,颗粒尺寸逐渐减小,由长条状向粒状及细粒状转化.  相似文献   
27.
首次获得了具有粒状碳化物的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解决了Cr12类钢精密成型模具强韧性低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铸造模具钢基体组织是以位错马氏体为主,含少量李晶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其碳化物形态不同于传统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的网状碳化物,在不同截面尺寸下均呈粒状均匀分布;在硬度为HRC60~62时,其冲击韧性明显高于传统莱氏体型铸造模具钢,已达到锻造Cr12类钢的下限值;其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抗力明显高于传统莱氏体型铸钢和锻造Cr12类钢;具有高的耐磨性。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28.
V/C对铸造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娟  王树奇  崔向红  王峰 《铸造》2007,56(3):251-254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V/C对铸造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铸造热作模具钢和H13钢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铸造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属高周热疲劳,其热疲劳性能取决于钢的热强性和热稳定性。随着V/C增加,热疲劳抗力先增后减,当V/C比为3.0时,组织中析出了细小弥散的VC,改善了钢的热强性和热稳定性,热疲劳抗力最高。铸造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明显高于H13钢。  相似文献   
29.
采用铸造反应合成技术在钢铁表面合成TiC/Al3Ti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物相、组织和界面形貌,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分布并对涂层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熔融铁液作用下,Al-Ti-C体系反应完全,制备出TiC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基表面复合涂层。TiC颗粒均匀地镶嵌在Al3Ti基体上,涂层致密。当TiC含量较少时,TiC呈条状;随着TiC含量的增加,TiC尺寸逐渐减小,且由长条状向粒状转化。涂层与铁基体界面为良好的冶金结合,从涂层到界面处Al、Ti、Fe、C元素呈梯度变化。涂层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且随着涂层中TiC含量的增加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