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96篇 |
免费 | 548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81篇 |
综合类 | 633篇 |
化学工业 | 1323篇 |
金属工艺 | 275篇 |
机械仪表 | 400篇 |
建筑科学 | 744篇 |
矿业工程 | 285篇 |
能源动力 | 186篇 |
轻工业 | 1525篇 |
水利工程 | 398篇 |
石油天然气 | 302篇 |
武器工业 | 69篇 |
无线电 | 8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54篇 |
冶金工业 | 415篇 |
原子能技术 | 81篇 |
自动化技术 | 7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3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228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454篇 |
2013年 | 336篇 |
2012年 | 365篇 |
2011年 | 435篇 |
2010年 | 414篇 |
2009年 | 428篇 |
2008年 | 382篇 |
2007年 | 407篇 |
2006年 | 401篇 |
2005年 | 359篇 |
2004年 | 344篇 |
2003年 | 303篇 |
2002年 | 232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245篇 |
1998年 | 203篇 |
1997年 | 185篇 |
1996年 | 182篇 |
1995年 | 182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116篇 |
1991年 | 104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8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采用线体(KF9701)替代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简化传统合成工艺,制备氨值为0.91mmol/L的氨基硅油,探讨了偶联剂(DL-602)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封端剂等因素对线性体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氨值为0.91 mmol/L质量优良的氨基硅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偶联剂用量11.1%(相对于线性体质量),反应温度100~110℃,聚合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0.01%. 相似文献
143.
144.
在纺织行业中.多臂开口机构的使用十分广泛。织厂用它来做斜纹、缎纹和其他小花纹及变化组织的织物。以前.平纹织物一般都是采用凸轮或连杆开口机构.现在因品种翻改频繁,也改用多臂开口机构来生产。但是.多臂开口机构因为是木纹版控制花纹,不适应纬线循环根数多的品种。后来改为涤纶纹纸.纬线循环数增加到7000多根,仍不能满足围巾、毛巾、床单、 相似文献
145.
测试了椰炭纤维的基本性能,并与普通涤纶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椰炭纤维纵向有不规则的多条连续分布的条纹和黑色颗粒斑点,截面形态为四叶形的异型结构.干态、湿态断裂强度为涤纶纤维的78%;断裂伸长率是涤纶纤维的1.19~1.22倍;初始模量与涤纶纤维基本相近;回潮率为1.02%,是普通涤纶纤维的2.5倍;静、动摩擦因数均小于涤纶纤维(与金属件摩擦除外);卷曲率、卷曲弹性回复率和残留卷曲率均小于涤纶纤维(表明椰炭纤维的抱合力、卷曲的恢复能力和卷曲牢度稍差于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146.
147.
柠檬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柠檬烯为原料,利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柠檬烯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胆固醇添加量、柠檬烯添加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的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柠檬烯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柠檬烯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胆固醇的添加量为8.8 mg、柠檬烯添加量为12.7 mg、PBS温度为51℃,在此条件下柠檬烯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为(67.44±0.58)%,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4%,重现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65.4±2.08)nm,PDI为(0.185±0.011),Zeta电位值为(-16.23±0.569)m V。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采用四种不同纤维素酶制剂进行混合办公废纸酶法脱墨实验,对脱墨浆性能和脱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既能提高脱墨率,又尽可能保持物理强度方面考虑,在本实验条件下,同时存在内切酶、外切酶与木聚糖酶且FPA/CMCase值为0.0292的纤维素酶比较适合办公废纸酶法脱墨,其脱墨率最高,为82.3%;裂断长仅比对照样低0.8%,成纸强度好;最佳脱墨条件:加酶量:1.0IU/g(CMCase),温度:50—55℃,pH值,5.0—5.5,时间:30—45min;浆浓5.0—5.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