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乙烯-乙烯醇.丙烯酸(EVOH-AA)接枝型材料,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袁征.凝胶抽提结果表明,由于乙烯基双键的引入,难于辐射交联的EVOH在较低的辐射剂量下就可以辐射交联.具备成为强化交联剂的可能.通过研究改性EVOH与聚乳酸共混物的辐射效应,发现聚乳酸进入交联网格,证明改性EV0H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ation crosslinking parameter β and the molecular internal rotating steric factor (σ) for fluoropolymers were studied. An expression calculating the molecular internal rotating steric factor of fluoropolymers, σ=1.44+(β-0.206)/1.946, was established. σ value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is in agreement with that given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类树脂的静态吸湿和动态吸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吸附动力学模型,以丙烯酸类树脂为研究对象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吸附动力学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无论静态吸湿还是动态吸湿,丙烯酸类树脂的吸湿均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影响吸湿率的主要因素为湿度和树脂自身的吸附性能。静态吸湿平衡实验表明:在封闭空间内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P(AA-MA-AM)的饱和吸湿率最高达0.049 g/g;其静态吸附速率按快慢顺序排列为: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P(AA-MA-AM),聚丙烯酸钠(PAA)。动态吸湿平衡实验表明:开放空间中P(AA-AM)吸湿性能最佳,其饱和吸湿率达0.92 g/g;其动态吸附速率按快慢顺序排列为:PAM,P(AA-AM),P(AA-MA),P(AA-MA-AM),PAA。再生试验表明,经再生处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平衡吸湿率下降不超过2%,性能依旧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无毒性的二丁基镁为催化剂催化β-丁内酯和ε-己内酯本体开环共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共聚物。核磁共振碳谱分析了共聚物微观结构,计算了各单元平均序列长度,共聚物组成显著影响单元序列长度。酯交换反应使得单元序列结构重新分布并趋向于无规分布,但没有达到完全无规化分布。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表明共聚物热性能和结晶性依赖于共聚物组成和单元序列长度。  相似文献   
15.
陈广义  魏志勇  魏广远  王道明  梁继才  张万喜 《功能材料》2012,43(11):1459-1461,1464
利用水热法在不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成功制备出了包括纳米棒、纳米线在内的铬酸铅一维纳米材料,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可以很容易对铬酸铅一维纳米材料的长度和长径比进行调节。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对所得产物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同时对所制备的铬酸铅一维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水滑石(PBS/HT)纳米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及分散、结晶和熔融行为,晶体结构和球晶形态以及力学性能。采用SEM、TEM、DSC、XRD、POM和DMA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层状水滑石纳米粒子较好地分散在PBS基体中,加入HT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能力,显著地提高了PBS的结晶温度。偏光显微镜结果显示,随着HT加入量的增加PBS球晶密度增加,球晶尺寸细化。HT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大,随着HT加入量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而弹性模量增加。动态机械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阳离子聚合法合成了间戊二烯树脂。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阳离子聚合产物的影响,利用沥青软化点测定仪、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色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间戊二烯树脂的软化点、相对分子质量、环化度、色度和结构。结果表明,在二氯甲烷中,比甲苯中制备的树脂的软化点高50℃左右,二氯甲烷中制备的间戊二烯树脂软化点最高为139℃,是目前报道的间戊二烯树脂中软化点最高的。树脂的软化点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催化剂用量对软化点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系统研究不同单体配比、单体总浓度等条件对P(AA-AM)吸湿性能的影响。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其最高吸湿率达1.05g/g。吸湿实验结果发现P(AA-AM)共聚物的吸湿性能优于其相应的均聚物和传统的无机吸湿材料硅胶和分子筛。采用红外光谱法确定共聚物组成,再由Fineman-Ross方程计算单体竞聚率。得知丙烯酸的竞聚率大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且均1,表明聚合物有共聚趋势。SEM照片显示加脲后,共聚物生成孔洞结构,其有效吸湿比表面积增加。TGA分析进一步证明P(AA-AM)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以无毒性的二丁基镁为催化剂催化β-丁内酯和ε-己内酯本体开环共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共聚物。核磁共振碳谱分析了共聚物微观结构,计算了各单元平均序列长度,共聚物组成显著影响单元序列长度。酯交换反应使得单元序列结构重新分布并趋向于无规分布,但没有达到完全无规化分布。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表明共聚物热性能和结晶性依赖于共聚物组成和单元序列长度。  相似文献   
20.
运用水热法再经过高温煅烧处理制备出了表面具有孔洞的硫化铅立方体.立方体的边长在10μm左右,表面孔洞的直径在1~2μm之间.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形貌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PbS晶体由完整的微立方体逐步转变为表面具有孔洞的立方体结构,同时体系中葡萄糖的存在对于这种新颖结构的形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电子衍射(ED)等对所得产物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