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5篇
化学工业   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编者按:张士齐教授曾任南京市橡胶工业公司经理。他撰写的这篇专论,立论新颖,文字流畅,甚具可读性。我们希望厂长(经理)、总师们以及有关人士能从百忙之中挤出点时间,认真阅读,深刻体会,定会受益匪浅。尤其是作者论及的当今“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确属真知灼见。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橡胶行业处于“‘诸侯割据’……大小企业都举步维艰,而外资又乘虚而入,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这可不是作者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但愿我国橡胶工业企业家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承担重任,为振兴我国民族橡…  相似文献   
12.
纳米材料—橡胶的补强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士齐 《中国橡胶》2001,17(2):24-26
一、纳米材料1992年国际纳米结构材料会议,定义纳米材料为:“两相材料中一相的任一维尺寸在100~1nm的聚集体”。人工制造纳米材料可从几千年前我国制造炭黑作颜料算起,用它补强橡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只是由于80年代电子能谱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应用,纳米微粒许多异常性质被发现,这才成为全球科技界和各国政府备加关注的热门领域。美国克林顿总统称2000年10月1日美国开始实施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是“领导下一场工业革命”、“使美国能在21世纪上半叶保持经济和国防领先至关重要的”、“政府第一优先计划”…  相似文献   
13.
硫化胶制样技术对红外光谱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样品粒径对硫化胶网络主链α-亚甲基浓度影响较大,但对侧甲基浓度影响甚微。样品粒径减小会导致样品严重氧化,因此压片法红外光谱分析要严格控制样品粒径。样品浓度对分析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在样品粒径小于2μm、样品与溴化钾质量比为(1~5):1000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红外光谱图。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普通和纳米碳酸钙与NR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碳酸钙与NR之间无共价作用。且对硫化体系与NR的共价作用产生屏蔽效应;碳酸钙与NR之间产生的氢键作用和酸碱配位作用及碳酸钙对NR的补强作用均与碳酸钙的比表面积和吸油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平  张士齐 《中国橡胶》2001,17(18):14-15
20世纪工业的飞速发展,在不断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导致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一种能源注入数量最少,物质利用效率最高,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废弃物产生量最小的“生态化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能源和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问题。2000年,全球橡胶工业消耗生胶约1750万吨,产生的废橡胶在1000万吨以上,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因此,各国都在努力开发“绿色橡胶制品”以及制品用过后废橡胶的回收利用方法。废橡胶的回收利用通…  相似文献   
16.
炭黑与NR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炭黑与NR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炭黑补强NR胶料中炭黑-NR的化学作用占优势,对橡胶补强起主导作用,且随炭黑粒径的减小,胶料中结合橡胶总量、化学键合部分和物理键合部分均增加;炭黑补强NR结合橡胶和硫化胶强度随炭黑粒径的变化曲线均接近双曲线,并在炭黑粒径为100 nm附近出现突变,表明当炭黑粒径达到100 nm左右时,炭黑-NR之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骤增,固体颗粒填料补强作用显著提高,存在一补强的临界粒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天然橡胶/顺丁橡胶(NR/BR)并用硫化胶疲劳变形前后的热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氧化峰温(T_1)明显受疲劳变形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因胶料所含组分的不同而异;不同的硫化体系,不同的防老剂、填充剂、软化剂给予并用硫化胶的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也不相同。只含硫化体系的纯胶,疲劳后的T_1比疲劳前低,而其他胶料的疲劳变形并非都降低橡胶的抗氧化性,疲劳变形对裂解前期温度(T_4)影响很小,而对裂解峰温(T_5和 T_7)则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士齐  贾红兵 《橡胶工业》1997,44(9):546-551
从轮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出发,分析了目前建立在材料力学基础上的传统强度理论和疲劳强度理论用于轮胎结构设计时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即没有考虑材料的缺陷及应力在该处的集中)。认为应该采用断裂力学的疲劳强度理论作为轮胎结构设计的依据,因为这种理论可以计算轮胎缺陷或不均匀处(如带束层和胎圈反包布两处端点)的应力集中程度。提出用作结构部件的橡胶制品的结构设计和配方设计都应当使用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结构SBR硫化胶的磨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种不同结构SBR硫化胶磨耗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和磨耗表面扫描电镜照片进行分析,研究了SBR硫化胶的磨耗性能、形态及磨耗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磨耗过程是机械力引发具有活化的链式氧化反应的力化学反应,磨耗过程中分子主链和单硫链暖和工大,生成醚键数量越多,SBR硫化胶的耐磨性越差,其磨耗表面的磨纹越粗。  相似文献   
20.
在翻修轮胎的生产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新贴上去的胎面与旧胎之间有较高的结合强度。这个问题的特点是,它与制造多层制品的万法不样,即在制造多层制品时,是通过组成相同的或不同的诸未硫化胶料相互贴合,然后再共硫化而成的,而在轮胎翻修时必须将未硫化的胶料(轮胎翻修材料与已经硫化的旧胎胎面胶贴合并实现共硫化。已发表的大多数文献中所介绍的轮胎翻修一般工艺,系采用一层薄的缓冲胶料联接层来使新的胎画与旧胎粘结。近15年来,轮胎翻修工艺的发展轴向采用从压出机出型后直接热贴胎面胶料的方法(用缠绕法或在联动装置上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