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18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一种既观测桩顶又观测桩端沉降的多参数静载荷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既观测桩项沉降又观测桩端沉降的静载荷试验方法。区别于常规的静载荷试验,该静载荷试验能够提供多方面的参数,可以对桩身弹塑性压缩量、侧阻和端阻的发挥程度、桩端持力层性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2.
0 前  言 已有众多的理论与实测对挤扩支盘桩和桩底后注浆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1~ 4] 。但目前关于它们的适用性尤其是在软土地区的应用效果还缺少详细的研究 ,这也是一个众所关心的课题。本文拟以一个典型工程实例 ,来分析普通桩、挤扩支盘桩与桩底后注浆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效果 ,供参考。1 工程地质概况某花园城位于杭州市区 ,分南区、中区和北区三大块。中区共有 2 0~ 2 5层的高层建筑 6幢 ,7~ 15层小高层建筑 10幢。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1。本次试验对普通灌注桩、挤扩支盘灌注桩和桩底后注浆灌注桩分别进行了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 ,以进行对比分析。各类型桩的技术指标见表 2  相似文献   
4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及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伟  张忠苗  于秀霞  齐堃  毕经鹏 《建筑技术》2010,41(12):1101-1104
通过一系列原型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弯及抗剪性能进行研究。抗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所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性能明显优于规范值,在弯矩作用下桩身裂缝分布于跨中约3m范围内。管桩弯曲断裂时呈脆性破坏性状,最大应力处位于跨中纯弯段内,裂缝出现前跨中界面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裂缝出现后中性轴上移。桩身破坏后仍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但裂缝出现后桩身刚度明显降低。抗剪试验显示试验桩的抗剪性能优于规范值,断裂处为大致45°的剪切破碎带。抗剪试验中管桩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剪弯段内,管桩破坏后仍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44.
为了预测竖向荷载下后注浆桩的荷载变形特性,在荷载传递法的基础上,采用双曲线的荷载传递函数,推导了后注浆桩桩身荷载和沉降关系的迭代模型,给出了成层地基中后注浆单桩的迭代求解方法.为了考虑注浆对桩端桩侧阻力的影响,引入了后注浆荷载传递参数提高因子,在统计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因子的经验取值范围,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评估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给出后注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范围,可以保守地将预测的下限用于设计.  相似文献   
45.
桩底后注浆是用注浆泵将能固化的浆液通过注浆管压入到桩底持力层来提高桩底土和桩侧土强度的一种注浆技术.注浆过程产生3种效应,即充填胶结效应、加筋效应、固化效应.  相似文献   
46.
泥浆零排放处理技术及分离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垃圾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城市建设中泥浆处理所面临的难题,介绍了一种工程钻孔泥浆处理技术,该分离技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为目的,包括泥浆净化,化学絮凝和压滤处理 3 部分,经过处理,泥浆成功分离为土和水;对经过泥水分离后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土结构致密,压缩模量达到 23 MPa ,计算承载力是沉渣土的 7 倍,说明泥浆分离后有良好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已由工程垃圾变为工程材料,具备了再次利用的可能,分离的砂可用于砂浆制备,分离的土饼可用于回填、制砖等。  相似文献   
47.
桩端后注浆桩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桩端后注浆桩的残余应力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散,及其对后注浆桩承载性状的影响。通过在工程桩桩身预埋钢筋应力计,桩端预埋土压力盒,对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散进行长期的观测记录,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过程中,高压浆液在桩端封闭空间产生一个双向的作用力,一方面对桩端土进行预压,另一方面对桩尖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该双向作用力使桩端产生预压力,并使桩身下部产生负摩阻力。注浆结束后的24 h内,桩端浆液因渗透及压滤作用而逐渐流失,使残余应力逐渐减小;24 h后,残余应力基本维持不变;加载前,桩端存在预压力,桩身下部存在负摩阻力。残余应力的存在,能在不改变桩侧摩阻力的条件下,通过对桩端土的预加载作用,提高桩端阻力的发挥比例,从而提高后注浆桩的极限承载力。若不考虑残余应力的影响,以静载前钢筋应力计的读数作为零点,会造成对桩侧摩阻力的高估和桩端阻力的低估。  相似文献   
48.
深厚软土地区的小高层建筑,采用刚柔复合桩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通过实例说明其设计方法和过程。综合考虑荷载水平、地质情况、基底土承载力、造价及挤土等因素,决定选用刚柔复合桩基。在分析柔性桩加固区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柔性桩长度由桩端处软土强度决定的设计标准。刚性桩长度在选择了合适持力层后由总沉降量控制。基于对比试验的结果,推荐采用密实性好的碎石、毛片石、砂混合垫层。  相似文献   
49.
1 问题的提出 密实砂、超固结土等材料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有明显的峰值 ,当应力小于峰值强度 ,在起始阶段表现为弹性状态 ,然后逐渐屈服 ;到达峰值后 ,应力随变形的增大而降低 ,这称为应变软化现象。著名学者Pre vost和Hughes提出在应变软化范围内 ,由于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内积为负值 ,使得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并不唯一。因此引进K .Dems及Z .Mroz提出的分段线性函数来模拟应力应变关系 ,峰值至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 ,则用应力跌落表示。图 1为软化模型在一维情况下的表示 ,其中A点和B点相对应的是初始屈服面F(σij) =0和f(σij) =0 ,当质点加载至初始屈服面上点A且加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