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6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根据Salvadori公式,提出一种新的计算H型钢梁在不等端弯矩作用下的侧扭屈曲临界弯矩值的公式,通过有限元ABAQUS和ANSYS两种软件进行模拟并与提出的公式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良好,说明该公式建立的正确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公式的适用性,文中还将该公式与各国规范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吻合良好,由此得出该公式对实际的工程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2.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结合高校教改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CAD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课程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法,以提升学生应用软件绘制施工图的能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3.
在热采过程中存在热、流、固等多场耦合作用,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存在一定不足。针对油藏特点,提出油藏热质传递过程的“两箱”分析法,即用于一般分析的“黑箱分析法”和用于精细分析的“白箱分析法”,“黑箱分析法”不涉及油藏多孔介质内部热质传递过程,研究油藏与外界的能量传递过程,以及体系内能量的变化,而“白箱分析法”包括“黑箱分析法”的内容,同时要研究体系内部各部分间的能量转换过程。在此基础上,应用CMG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对于热采注汽过程中的蒸汽凝结区域和蒸汽凝结前缘位置,给出分析和判定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开展稠油热采注汽过程流体运移特性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根据铜氨纤维湿纱缩水、耐热性、耐碱性、耐酸性、抗氧化性特性,合理制定染色工艺,保证染纱质量,有利于铜氨纤维选择工艺路线;选择合适染色工艺后,强力降低小,干摩、湿摩牢度指标均达到染色后纱线技术标准,保持了铜氨纤维特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55.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对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创新,并着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项目运作能力,旨在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融入到新的结构设计课程体系中,建立健全新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6.
57.
张文福 《鱼雷技术》1996,4(1):48-52
本文从分析某些产品的零、部件故障入手,阐述了理化检测在产品故障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苎麻织物复合材料抗光变色及力学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苎麻织物复合材料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易变色和受到复杂应力的问题,对3种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抗光变色性能、双轴向载荷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其应变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双轴向载荷下水性环氧树脂板和异氰酸酯板表现出正交异性和弹塑性,酚醛树脂板表现出线性和双向同时脆性断裂;双轴向载荷差异与材料正交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59.
张文福 《四川建材》2009,35(3):79-80
混凝土结构裂缝会降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因而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混凝土裂缝对结构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0.
基于双线性水平力-位移骨架曲线对12种单层钢框架进行静力分析,将得到的极限位移与有限元法对框架进行动力稳定性分析得到的极限位移作以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接近,误差均在5%之内,并且与按抗震规范和实际工程要求计算框架结构的极限位移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为单层框架结构防倒塌设计时极限位移及可能震害程度的确定,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